D11:摩登周刊·中国创造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1:摩登周刊·中国创造

近日,大学生时装周在京首次亮相

年轻设计师同台“竞技”

2013年05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傅薪雨作品。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王梦圆作品。
新人奖作品之一,28号苏慧莹,来自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金迪作品。
2013年哥本哈根皮草新锐设计师获奖者吴绮雯作品。

  4月24日-28日,宏华数码·2013中国大学生时装周在北京首次亮相。来自全国12个省市地区、22所高等院校的六百多位应届毕业生首次同台竞技,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服装院校培养的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的设计实力。

  “大学生们是拥有最活跃思想与灵感的群体,他们的设计作品往往有着打破陈规,富于想象的特点。大学生时装周提供给不同院校之间交流的机会,横向展现出各个院校的特质与魅力。”大学生时装周评委、著名设计师施杰说。

  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辉则认为,首次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时装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不仅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打造展示设计才华的舞台,也是服装院校进行教学成果交流的平台,将为培育实用型服装设计人才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机遇。”

  实力差距被放大

  时尚评论人傅云鹏看了大学生时装周的发布秀后,在其评论中毫不留情地把这个时装周比作“奥运会”,在他看来,不同实力的院校,在同一个竞技台上,水平高下立见,“通过学生的作品,很容易就能看出他们的水平,有些处于金字塔顶端,而有些则应该去参加残奥会……”

  的确,较之自娱自乐的自家发布而言,一天几场、硬件相同的发布是检验实力最好的试金石。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率先登场之后,来自上海、浙江、北京、厦门、苏州、大连等不同城市的服装院校纷纷登台亮相。

  “不同地区的院校水平差异很大。”著名设计师祁刚说。他在大学生时装周期间还担任评委,在看完23场秀之后,祁刚总结,“设计水平和当地服装产业的成熟度有很大的关系,来自产业成熟的北京、上海、浙江一带院校的学生,设计水平明显比来自产业不发达地区院校的要高,而且更市场化。”

  这种放在同一舞台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异,在资深时装评论人田田看来,更多是积极作用——有意放大的对比,足以给那些自以为是和沾沾自喜的设计院校和设计新人们当头一棒。

  市场化的探索

  每个设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即便有些设计仅仅是为了设计而存在。大学生时装周不是展现潮流趋势,而是展现个人能力以及院校风格,但从整个发布中,依旧可以看出设计院校对市场化的探索,以及商业对设计院校的看好。

  其中最明显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发布秀,哥本哈根皮草的面料“赞助”,让这场秀的“档次”提升了不少。现场发布的14款皮草作品,均出自清华美院-哥本哈根皮草实验室的优秀毕业生之手。此外,不少学生还得到了Gucci与清华合作基金的赞助,在大学期间获得到意大利学习的机会,提升了整体实力。

  哥本哈根皮草中国区总裁崔炤琨表示,哥本哈根皮草与清华美院多年来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开设了国内高校第一所皮草设计实验室,每年提供全球顶级品质的水貂毛皮原料,供学生学习设计所用,而这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皮草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或许正是新生代的力量和未来发展潜力太过诱人,宏华数码和国际羊毛局也热心参与到大学生时装周中。独家冠名赞助时装周的杭州宏华数码,在时装周上专门设立了其数码印花的展台,展示数码印花的各种应用和产品,吸引了不少“未来设计师”们的参观和咨询。而国际羊毛局则为时装周的闭幕举办了时尚派对,并同步启动“羊毛学校”(Wool School)计划,希望让更多设计院校的学生了解羊毛的诸多天然优势和其多元化可塑性,在设计中更多的使用羊毛材质,也推广了将在年底揭幕的中国羊毛周。

  新人奖不设金银铜

  本届大学生时装周的压轴秀,是“绮丽杯”第18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的总决赛,本次大学生时装周的颁奖典礼也同时举行,这被看作这次时装周的“成果”与“总结”。

  “新人奖”由来自全国77所服装院校推荐的762位学生报名参评,最终由来自全国39所时装院校的43位年轻设计师角逐奖项。新人奖并未设置金银铜奖,更多是“真正的年轻设计师实力展示”,只设有10个“新人奖”,余下的便是优秀奖。“新人奖”展示之后,本次时装周闭幕颁奖典礼举行,颁出了最佳发布奖、市场潜力奖、人才培养成果奖,以及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第一次参加大学生时装周,虽然只得了“2013年度人才培养成果奖”,但他们对自己的初次亮相表示满意,“看到了差距,看到了要学习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既宣传了学校又宣传了学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这也是不少服装院校的心声。

  而除了各种奖项之外,参与时装周的祁刚、施杰、刘薇等评委们,则在本届时装周上相中了多位年轻设计师,并准备把他们招至麾下,这大概可以算是年轻设计师们最期盼的“成果”吧。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巫倩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