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目击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再当一次妈妈

2013年05月12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黄长蓉遇难女儿王莉的遗照,2008年遇难时她21岁,已经结婚。
妈妈:李云兰,36岁,全职母亲。(都江堰) 儿子:廖润慷,2009年10月19日出生。
遇难孩子:廖冰,女,1997年10月5日出生,汶川地震中遇难。
妈妈:叶红梅,45岁,全职母亲。(都江堰) 儿子:祝叶安澜,2011年5月20日出生。
遇难孩子:祝星雨,女,2000年11月28日出生,汶川地震中遇难。
妈妈:黄长蓉,46岁,农妇。(绵竹市九龙镇新龙村) 儿子:王俊杰,2009年3月10日出生。
妈妈:赵小青,40岁,摆面条摊。(都江堰) 女儿:陈欣媛,2009年6月29日出生。
遇难孩子:陈军,男,1996年8月20日出生,在汶川地震中遇难。
妈妈:张林,41岁,全职母亲。(都江堰) 女儿:邓怡阳,2009年7月20日出生。
遇难孩子:邓家林,男,1996年8月17日出生,在汶川地震中遇难。

  “妈妈,不要再为我哭泣,我已睡在大地母亲的怀里。”

  她们是四川“5·12”地震后的再孕妈妈,2008年5月12日,一场地震带走了她们的孩子。那是她们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整个家几乎一夜之间被摧毁。

  背负着让人难以想象的丧子之痛,她们还是坚强地做出选择——再当一次妈妈。

  再孕之路,或多或少,总有艰难。年龄偏大、心情焦虑、孕期营养不良,是震后再孕妈妈普遍面对的问题。有的妈妈甚至经历了多次试管婴儿的尝试,才如愿怀孕。

  十个月过去,新生命诞生了,孩子给家庭重新带来了欢乐。一位妈妈回忆起儿子生下来的那一刻时,眼泪止不住地落下:“当时就觉得我的孩子又回来了。”

  从睁开眼睛,到咿呀自语、蹒跚学步,孩子总是长得很快。妈妈们也从零开始,重新经历着一次母亲的历程。

  对于很多再孕妈妈来说,再生一个不仅仅是十月怀胎这么简单,这些美丽的新生命也延续了她们对生活的希望。是孩子把自己从不眠不休的悲伤中拉扯了出来,新的生活终于向她们招手了。

  妈妈:李云兰,36岁,全职母亲。(都江堰) 儿子:廖润慷,2009年10月19日出生。

  遇难孩子:廖冰,女,1997年10月5日出生,汶川地震中遇难。

  廖冰有一双爱笑的眼睛,喜欢跳舞,是个小“话痨”。李云兰现在走在路上看到十多岁的女孩,还是会走神:“如果小冰还活着,应该也这么大了。”

  地震一年后,李云兰生下小儿子润慷。李云兰翻看廖冰的相册时,润慷问妈妈:“这是谁?”她低下头搂了搂儿子:“这是你姐姐。”

  妈妈:叶红梅,45岁,全职母亲。(都江堰) 儿子:祝叶安澜,2011年5月20日出生。

  遇难孩子:祝星雨,女,2000年11月28日出生,汶川地震中遇难。

  叶红梅家的客厅墙上一直挂着女儿的照片,和大部分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不同,她每天都要看一眼星雨的笑脸才能安心。

  2011年5月20日,叶红梅的儿子出生,爱读书的老公给他们的孩子取名“祝叶安澜”——“不管遇到多大的波澜,都能平安度过。”

  妈妈:黄长蓉,46岁,农妇。(绵竹市九龙镇新龙村) 儿子:王俊杰,2009年3月10日出生。 遇难孩子:王莉,女,1987年10月18日出生,在汶川地震中遇难。

  2008年5月12日,遇难的王莉已经怀着6个月的身孕。王莉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很乖巧,她经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你的日子就好过了。”

  如果没有那次地震,黄长蓉应该会顺利地升级做外婆。2009年,42岁的黄长蓉产下一名男婴,重新当上了母亲。

  4岁的小儿子王俊杰精力充沛,黄长蓉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她最担心的是自己老得太快:“等俊杰20岁的时候,我已经62了,想帮衬都帮不上。”

  妈妈:赵小青,40岁,摆面条摊。(都江堰) 女儿:陈欣媛,2009年6月29日出生。

  遇难孩子:陈军,男,1996年8月20日出生,在汶川地震中遇难。

  上六年级的陈军喜欢踢足球,梦想是当体育老师。12岁的陈军已经像个小男子汉,妈妈生病时他会去买药、喂饭,还会修电灯、收音机。

  赵小青4岁女儿媛媛梦想是学芭蕾舞。母女俩最爱玩一问一答的游戏。“妈妈爱不爱你?”“爱!”“妈妈老了走不动了咋个办?”“我扶你嘛!”

  妈妈:张林,41岁,全职母亲。(都江堰) 女儿:邓怡阳,2009年7月20日出生。

  遇难孩子:邓家林,男,1996年8月17日出生,在汶川地震中遇难。

  儿子是张林的骄傲,他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5年前的那次地震张林没了儿子,从此患上了梗阻性心肌病和焦虑症,每天要吃4种药。

  地震一年后张林生下了女儿怡阳。怡阳不喜欢陌生人,性格不像哥哥一般开朗。张林总怀疑这跟自己怀孕时心情太差有关。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