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5:人才周刊·才议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5:人才周刊·才议

一周话题

2013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上接D14版)

  1

  学生骂校长 不能“开除”了之

  据《南方都市报》5月7日报道,因嫌学校饭菜质量差,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的一名学生在微博上指校长与食堂存在利益关系,还爆了粗口。校方将这些言论打印出来,让涉事学生签字确认后,将其开除。在读三年,因为几条微博,17岁学生吴阳(化名)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的学业。

  在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骂人者即便骂得有理有据、合情合法,我们也是不倡导的。尤其是在学校这个育人的地方,师生之间即便隔空也应该文明说话,不应骂人。不过,诉求得不到积极回应的学生,年少气盛,一气之下忍不住就在微博上骂了,只要影响并不是非常大,没有造成什么特别的后果,客观而言,也不至于要遭到被开除的“极刑”处分。

  开除是对学生的最严重惩罚,学校应该非常慎重。根据《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这名学生虽然在微博上指校长与食堂存在利益关系,还爆了粗口,但却既没有构成刑事犯罪,也没有严重违背校纪校规,并不符合“可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的情况。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未成年人,加之学校是专门育人的地方,学生是懵懂无知的受教育者,因此,即便学生犯了严重错误,只要愿意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且付诸实际行动,那么承担育人责任的学校也就应该不轻易开除学生,而应该用温暖的师爱挽救学生,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然后帮助改正。

  □胡乐乐(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

  2

  “自选”家庭作业尊重学生权益

  “今天不想写作业”、“今天的作业可不可以少点”……这些多数中小学生心中的梦想,近日在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的部分学生身上变成了现实。日前,该校在三至六年级各挑选一个班级试行“自选作业班”,家庭作业由学生自由选择,如同吃“自助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据5月6日《长江日报》)

  长期以来,在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现实语境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进程。不可否认,必要的课业任务还是需要的。减少作业量只是在数量上做了减法而已,而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核心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被解决。

  学生减负并非简单的作业量的减少,而要真正通过减负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当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权益,这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旨所在。因此,应从给予学生主体权益的角度来找到突破口,让学生拥有作业选择权。

  让学生拥有作业选择权,是尊重学生主体权益的重要体现。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是靠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树立学识权威,唯有如此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给予学生家庭作业的选择权利,将会吸引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走出学得累、学得苦的困境。

  学生的作业选择权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权威,相反能让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这也是教育观念的一次转身。学生权益意识的确立,也有助于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郑文(江西湖口县教育局)

  3

  “粗糙教育”使悲剧屡屡发生

  5月7日多家媒体报道,一名未满13岁、尚在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少女,因不满同班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遂怀恨在心,将其约至自家杀害。

  教育应该精心打磨学生的精神、道德发展,使其具备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具有包容宽容的性情与真善美的情操。可在疯狂的教育功利刺激下,教育培养手段越来越粗糙化、简单化、技术化。必要的双向沟通和情感交流少了,教育规律、教育艺术和耐心熏陶不断受到冷落;孩子们的智商得到空前重视与开发,而道德性情、宽容情商却变得单薄、粗糙,甚至呈现“沙漠化”。

  粗糙注定是一种教育失误:人格粗糙会导致“交际恐惧症”,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缺乏独立自主的交际方向和勇气;道德粗糙会导致行为极端自私,不懂得换位思考,以自我为中心考量社会,总觉得周围人都对不起自己;意志粗糙会导致坚强性格的缺失,经不起生活挫折和磨难;精神粗糙更会形成我行我素、不懂得体谅宽容等极端个性。

  这几年,对于教育的粗糙化,不少专家和媒体都提出了积极建议,比如“马加爵事件”发生后,人们从心理教育、情商匮乏和暴力环境等等方面都进行了反思。可反思过后,那些热闹争鸣仍停留在纸面、口头,对教育问题的改进、纠错缺乏更积极的作为与制度性保障,以至于悲剧屡屡发生。

  请对孩子的心灵进行认真的精雕细刻吧。让孩子们在智能、人格、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面前精英起来,精致起来,充满友善、宽容和爱戴,此类悲剧才能真正地避免。

  □雷泓霈(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教研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