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收录三十余年最具代表性文章;林毅夫等十几位学者共话改革
| ||
5月11日,《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在刚刚落成的搜狐媒体大厦里举行。林毅夫、周其仁、江平、胡德平、秦晖、俞可平等几十位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学界的一流学者,与吴敬琏一起共话中国改革相关的话题。吴敬琏在现场发言中称,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新京报记者 邓玲玲
江平等赞吴敬琏“经济学界的良心”
与吴敬琏年纪相仿的法学家江平,回忆称12年前与吴敬琏初次相识,便约定建立一个经济学和法学共同研究的民间机构。他对吴敬琏作为经济学家,首先提出“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观点表示赞同和钦佩,称吴敬琏代表了经济学界的良心和胆识。随后发言的林毅夫自称是晚辈学人,代表年轻一辈的经济学家讲话。他说吴敬琏确实是知识界的良心,在立德立言立功方面做出了表率。他回忆称,吴敬琏主编的《比较》杂志,为他们这一辈学人介绍了当时国外最前沿的思想理论,提供了一个探讨尖锐的改革开放课题的交流平台。
随后发言的周其仁,称吴敬琏这套书中的很多文章都看过。从1980年10月的第一篇,到2012年3月“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荐改革”的最后一篇,前后32年,一以贯之坚持一套想法、一个主张,矢志不渝推进,值得所有人学习。有意思的是,最后发言的吴敬琏修正了这个说法。
吴敬琏警示“始终存在双层体制消长问题”
眉发俱白的吴敬琏坐在会场正中,听完现场诸多学者近两个小时的发言后,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称,大家对他30年来著作内容“一以贯之”的说法不太准确,他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表达出来的知识变化很大,只不过1980年后的波动幅度小一点。跟法学家江平结识后,读了一百来本法律相关的书籍,认识到了法制的重要性。他自称自己这一辈人的学术认识结构老且顽固,需要继续努力。他觉得,“真正成为崛起的国家,没有自己文化的崛起是撑不住的。”
随后,他回顾了中国改革的历程,称“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从计划经济走出来在80年代打开缺口,到90年代号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结构,我们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等各种影响,社会包含了许多旧体制的内容,始终存在一个双层体制消长的问题。”
吴敬琏认为,改革30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出现新的十字路口,如果不在选择的关头做出正确选择,整个经济发展就会脱轨,所以现在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 链接
《吴敬琏文集》
新近出版的《吴敬琏文集》,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当代中国思想家文库的一种,共分8个专题,收录了吴敬琏1980——2012年最具代表性的文章。
这8个专题,涵盖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面,对为什么经济改革要与政治改革、公民社会建设协同推进有深入的阐述。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是当代中国思想家文库的主编,他在发布会现场称选编这套文库有四个标准:中国化、原创性、现实感、影响力。《吴敬琏文集》是这套丛书的第二种,吴敬琏的观点和思想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没有《吴敬琏文集》,这套当代中国思想家丛书就会很不完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