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文化新闻·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莫言与杨振宁对谈科学与文学

如果我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定非常高调

2013年05月1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左一)和莫言(右二),昨日在北京大学巅峰对话。
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摄

  莫言:“如果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一定非常高调,你不服你也得一个。但对于文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好,有人却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去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江楠)两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莫言,昨日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关于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莫言:领诺奖时只是在观察

  对谈开始,杨振宁便回忆起1957年在斯德哥尔摩领诺奖时的情形。他说这次给莫言颁奖的瑞典国王是当时给他颁奖的老国王儿子的孙子,“他当时也参加了诺奖的宴会,只有10岁左右,这也许也算做一种机缘。”

  杨振宁说自己和莫言走了全然不同的道路,一个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一个是农民的儿子,最终却都到达了斯德哥尔摩。杨振宁觉得自己当时在领奖时的心情,和美国物理学家的感受完全不同,他很想知道莫言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对此,莫言说自己的感受和任何人都不一样,“我的感觉是我这个得奖者已经成了被众人研究的科学对象,像被放在聚光灯下做手术,被人说这个器官有问题,那个器官又不太对。”所以莫言觉得自己在领奖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观察者,“我看看国王,看看王后,也看看王后身后的两个女儿,当然也看台下我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杨振宁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与和平奖的确争议很多,“科学类的奖颁了一百多年,其中也有一些争议,但80%应该是正确的决定,这应该是因为科学的价值观比较单纯。”对于有人问自己为何获奖低调,莫言说:“如果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一定非常高调,你不服你也得一个。但对于文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好,有人却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去研究物理学和天文学。”

  杨振宁:科学属于猜想,文学属于幻想

  而谈到科学与文学的不同,杨振宁认为科学中发现的成分要比文学少,“科学是猜想的学问,不是幻想的学问,科学要了解的是一些已有的现象,了解宇宙的结构,这个过程中需要猜想。没有人类的时候电、磁就已经存在,这不是幻想出来的。”莫言同意杨振宁的说法,他说很多作家并不具备物理学、天文学的知识,却依然可以对宇宙进行描写。他举了蒲松龄的例子,讲了蒲松龄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对于天体的想象。说到这,杨振宁对莫言提出了一个想了很久的问题,如果把爱迪生请到21世纪生活一个礼拜,他觉得最惊奇的发明是什么。莫言觉得应该是手机,杨振宁说他想的也是这个答案,“随便从口袋中拿出来就可以和美国的人通话,这个比封神榜里的故事有意思多了。”杨振宁说年龄越大越觉得科学的有限,发现科学与宗教的息息相关。

  杨振宁也谈到了对中国科学界的观察,他说如果比较50岁这个年龄层的中国科学家和德国科学家,会发现有清楚的区别,“中国人比较讲究实用,比较务实,而德国人容易走极端。”

  最近大家都关注的“中国梦”也成了两人探讨的话题。杨振宁说中国近一百年有着非常悲惨的历史,这种被欺侮是他灵魂深处的感觉,但他越来越有信心,相信“中国梦”是会实现的。莫言则说他昨天看见一条新闻,说美国一个公司征集去火星的志愿者,中国报名的人很多,他觉得这就是“中国梦”,大家“都到天上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