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书评周刊
上一篇

影像中的台湾文学大家

文学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在京展映,《文学·历史·记忆》论坛北大举行

2013年05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周梦蝶
王文兴
郑愁予
杨牧
叶锦添(左)与欧阳应霁在《文学·历史·记忆》论坛上。
林海音
余光中

  近日,备受关注的台湾文学电影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陆续在京展映,并开展了一系列沙龙活动。该系列文学电影,由风格鲜明的导演陈怀恩、林靖杰、杨力州、温知仪、陈传兴以纪录片形式,分别拍摄了林海音、周梦蝶、余光中、郑愁予、王文兴、杨牧这六位华语文学大家的创作生涯,首次将文学纪录片搬上大银幕。5月19日,汇聚了两岸三地多位文化人的《文学·历史·记忆》论坛在北大举行,并拉开了这个系列电影在京的正式展映帷幕。

  创作者:向年轻人推广大师

  5月19日的论坛由腾讯书院主办,台湾《联合文学》前总编辑、诗人许悔之担任主持人。李多珏、朱学东、叶匡政、卫毅、刘杨、李二民六位媒体人,现场讲述了电影中的六位文学家对他们私人及时代的影响;龚鹏程、张鸣、李洱、陈晓明、王家新、吴彤、叶锦添、欧阳应霁等十余位学者、作家、艺术家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向这六位文学家致敬,并探讨了“岛屿写作”与台湾文学话题。

  《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电影制片人廖美立在致辞中谈到,拍摄这个系列文学电影是有感于文学的式微,现在不少年轻人不知道大师,更倾向于“轻文学”,这个电影完全是非商业性的,推广文学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文化实验室创办人陈传兴,是这个系列电影中郑愁予与周梦蝶两部纪录片的导演,他在发言中称,每一部片子从前期到后期拍摄时间平均花费两年。至于《他们在岛屿写作》这个题目,是因为这些作家当初都是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写作的。今后,他们还想跨过海峡去拍摄香港和大陆的重要作家,因为这些作家都是中国文学的延续,承继了重要的文学传统。

  “岛屿写作”是一个伪概念?

  对于“岛屿写作”这个概念,台湾学者龚鹏程表示很可能带来误解,这些文学大家们写作时并不太有“岛屿”的概念,因为他们虽然在台湾岛上生活,可并没有太多海洋经验,而且,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岛屿史”,而是“大陆史”。另外,这些大家们代表的仅仅是台湾文学的一类写作,台湾文学的范围很广,大家可以从更开阔的背景去理解。

  据悉,从5月25日起,纪录片将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陆续放映。

  【记者观察】

  大师的“忧伤”

  台湾的文化人活跃且善于创新,早在1993年,他们就制作过一个大型的电视纪录片《作家声音》,跑遍了大陆所有的地区,寻找熟悉的大陆作家——朱自清、巴金、老舍、冰心等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年后,台湾人又做了一件向大陆输出台湾作家的事情。

  《他们在岛屿写作》拍得诗意唯美,悠远深沉,成功地将文字转换成了图像艺术,将电影拍出了文学的味道,可谓是一次成功的跨界之作。

  但是,拍摄这样大制作高水平的系列纪录片,在商业至上的快餐式消费年代,基本是一种纯公益的行为。制作人廖美立在致辞中也坦承,拍摄这个系列文学电影完全是非商业性的,推广文学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台湾文化人的勇气和担当让人敬佩,但从另外一角度理解,文学已经衰落到需要借助电影来进行推广,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学的悲哀。大师们在被拍成纪录片推上神位的那一刻,就化作了标本,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大师们背后那一段扯不断的家国历史,银幕上苍老而孤寂的身影,遗世而独立般的写作,更让记者读出了一种忧伤。那是一种寂寞的忧伤,怀旧的忧伤,文学的忧伤,历史的忧伤。各种纠结,各种情怀,缠绕心头。

  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玲玲

  【六位台湾文学大家】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为瑛子,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出生不久即返台,1921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48年回台湾,并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曾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余光中 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赴台。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曾在师大、政大、台大等多所大学任教。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可以一窥台湾诗坛三十多年来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杨牧 本名王靖献,1940年生,台湾花莲人。早年诗风婉约,1964年赴美,诗风渐趋雄健浑厚。在1977年《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对他的评价代表了文学界对他的普遍认知:“杨牧是位‘无上的美’的服膺者,他的诗耽于‘美’的溢出……”。

  周梦蝶 1921年生于河南淅川。1947年在武昌参加青年军,后随军队赴台。自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成为“蓝星诗社”一员。他创作严谨,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过《孤独国》和《还魂草》两本诗集。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具有东方古典的睿智与玄妙。

  郑愁予 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曾多次获选台湾“最受欢迎作家”。

  王文兴 1939年生于福建福州,1946年举家迁台。1960年和同班同学白先勇、欧阳子、陈若曦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变》、《背海的人》。1973年出版的《家变》引发轩然大波,对形式、结构和语言的创新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