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书评周刊·在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书评周刊·在读
下一篇

《闲来笔潭》的文学特色

2013年05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闲来笔潭》
吴官正 著
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
定价:58.00元
陈建功说,《闲来笔潭》是一本展示真境界、真感情、真性情的书。

  【名家在读】

  □陈建功

  我是在接到《闲来笔潭》的当天一口气把它读完的。我想就本书的文学特色谈几点感受。

  首先,这是一本展示真境界、真感情、真性情的书。吴官正出身贫寒,求学之路艰辛曲折,“岁月难忘”一辑,就展示了他从贫寒子弟成长为人民公仆的心路历程。少年吴官正调皮、自尊、坚韧、勤奋的形象跃然纸上,传神之笔时而令人忍俊不禁,时而又令人扼腕叹息。他也曾遭遇世态炎凉并由此励精图治,但他不怨不恨,更多的,是对亲人,对恩师,对朋友,对每一位帮助过自己的人,秉持永远的感激。他的回忆里,仿佛流淌着一条感恩的溪流,涓涓不息。自然,在人情中国,身居高位的人物,不可能不面对着“两难”的抉择。令人感动的是,《闲来笔潭》不仅直面了“忠孝不能两全”的痛苦,而且直面了“知恩难以为报”的矛盾。他说,说心里话,我对亲戚的困难很同情,但没为他们办过一件事,有时很矛盾,也很痛苦(《清明忆母亲》)。正因为作家对自己这种矛盾心情的坦诚,才愈见一个“好官”的境界,愈见一个“好人”的实在,也愈使本书具有巨大的道德的和情感的冲击力。这种可圈可点的实例,随处可见。

  其次,这是一本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的书。素朴而机智的民间智慧、敏锐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广博而深邃的知识(包括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积累,它们的交织与融汇,使《闲来笔潭》不时闪现思想的火花和哲理的意蕴。深刻的哲思和独到的见解,或以随笔抒写,或以对话宣示,或以寓言隐喻,或以笔记阐发,或以小说投射。历史与现实,涉笔成趣;思考与才情,相得益彰。比如他由一组动物引发感慨(《野猫》《可恶的蚊子》等),托言“老苕”而作问答(《有问有答》),自撰“语录”聊博一笑(《老谷的奇谈怪说》),等等,不胜枚举。特别是他“读书随感”一辑,谈天说地,连类古今,神游四海,叹绝时人。他文章中的哲理,并不故作深奥,而是以平实的、通俗的、风趣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素朴和幽默,越发使精神的魅力、哲理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三,本书读到最后几篇,我惊异地发现,吴官正同志原来竟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言其“优秀”,并非谬赞。比如《荒诞的梦》《一撇的闲》等等,都是精短的小说佳作。特别是《荒诞的梦》,把“关公战秦琼”的荒诞化为艺术的神奇。再看看其他文章,文体虽然不一,但讲起一个人物,生动传神,说起一段故事,绘声绘色。随后我就发现,其实我的“惊异”是大惊小怪了。一个细节透露了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作者的文学才能,是经过长期的自觉的训练而养成的。如若不信,请看“今日春分”一文中,作者记道:早晨散步,老伴说:“今年是你在北京度过的第十七个春天,今日是春分,你就把这小院中的植物写一下吧!”随后我们就读到了作者笔下“比着出风头”的蔷薇月季玫瑰,争当“领跑者”的丁香,“玉树临风独领风骚”的紫玉兰,“卖弄风情”的海棠……相信在作者的写作生涯中,这样的“功课”一定不少。不然何以展现如此敏锐的观察和如此纯熟的文字?作者不但善于拟人状物,而且善于捕捉“一石三鸟”的细节。在回忆自己的“求学之路”时,作者写到妻子向他母亲要些布票,想帮他买两件绒衣穿。母亲说:“官正在毛主席身边,还会冷到他?如果是你要,我就给你。”寥寥数语,时代、个性乃至认知局限和婆媳关系,悉数呈现。当然,除此之外,《闲来笔潭》中丰富的修辞手段如幽默、反讽、自嘲等手法的运用,无不显示了文学的才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