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不同感染途径需要不同防护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在污染区的地面上,用不同的颜色标示通道,红色代表患者和家属通道。

  院内感染的防控并非只停留在消毒水、隔离服

  院内感染,通俗的讲法,就是在医院内诊疗期间发生的感染,发生的感染与医院操作有关。中国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胡必杰教授说。老百姓们因为SARS、甲流和禽流感,而对医院感染有了感性认识——消毒水、隔离服、口罩、橡皮手套等,实际上,院内感染的防控并非仅仅只停留在消毒水、隔离服、口罩、橡皮手套等。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感染二科副主任医师,地坛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卢联合说,院内感染可以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或体内有病原体的,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诱发感染,院内感染防控要做到,尽量清除可以诱发感染的病原体,尽量保证患者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按照专业定义,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郭嘉祯说。实际上,除了住院病人、门急诊就诊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区域里获得的感染性疾病均可称作院内感染。

  入院48小时后出现的感染为院内感染

  “临床上以入院48小时后出现的感染鉴定为院内感染。”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中华北京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徐小元说,有些在院外传染上的疾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所以,48小时成为鉴定院内感染的时间阈值。

  胡必杰说,首先,医院感染往往是在病人抵抗力下降时发生,一旦感染,严重程度超过普通的感染;第二,同样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性比院外的普通感染耐药性更高,使用抗生素治疗容易不成功;第三,院内感染的危害性相对普通感染更大,它不仅能让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疾病持续、加重时间更长,甚至让基础疾病治疗前功尽弃,增加医疗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死亡率。

  更多院内感染由自身携带的菌群引起

  人们往往认为是医院的环境造成的院内感染。实际上,胡必杰说,更多的院内感染是由于自身携带的菌群引起的感染。当然,皮肤、胃肠道等接触了医院环境下获得的细菌,在人的抵抗力较弱的情况下细菌乘虚而入,正常菌也可以变成致病菌。但实际上,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差不多平分秋色。

  胡必杰举例说,比如说脑中风后容易引发肺炎,临床研究发现是由于危重病人在意识不清、深度昏迷时,往往将自己口腔里已有的细菌吸入下呼吸道,又没有及时咳出来,所以容易引发肺炎。手上和环境中的细菌,都可以到达口腔。这是典型的内源性感染。还有一些手术后的伤口感染,有一部分是由患者自己的皮肤携带的细菌感染。

  所以要及时给ICU卧床不起的病人、意识不清、深度昏迷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洁,实践证明这样的护理,能降低院内肺炎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

  耐药菌感染是不治之症

  每天,郭嘉祯都要看病房、治疗室等送检细菌室的耐药菌报告,一旦发现耐药菌,就要立即通知病房对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并对其所处病房进行消毒、检测。最大程度将耐药菌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每一个使用过抗生素的病人,都要进行耐药菌检查。”郭嘉祯说。

  “抗生素使用者容易携带耐药菌。”胡必杰说,耐药菌感染和肿瘤一样,是不治之症。医院感染对于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是“零容忍”的,除了日常的环境清洁消毒、紫外线杀菌,保持手卫生外,一旦发现,就要进行严格的清除,对携带者要隔离等等。用抗生素救回来的病人,可能会对周围环境排放无法清除的微生物。

  ■ 热点Q&A

  感染科和ICU是院内感染重点防护部门

  Q从疾病类型上看,哪些疾病容易被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艾滋?哪些科室是院内感染的重点防护部门?

  胡必杰: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麻疹、痢疾、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都是容易被院内感染的疾病。感染科和ICU是院内感染的重点防护部门,因为危重病人身体免疫能力很弱,容易被感染;内镜等介入性治疗,如果消毒不到位,容易交叉感染;血液透析需要将血进行体外循环、过滤处理,如果处理不好,在体外被污染,再输入体内容易引发败血症。如果透析机本身被病毒感染,就要考虑血液型感染的可能,比如携带丙肝、乙肝病毒等隐匿性较强的病毒,需要很长时间的潜伏期后才能显现出来。

  徐小元:一般出现院内感染较多的地方是ICU等,患者一般都病情较重,免疫指数极低,都有细菌感染。呼吸科、胃镜等导管室、血液透析也是院内感染的重点防护科室,导管是有创伤性的,一些正常的环境细菌,进入抵抗力弱的病人体中,也会致病。

  Q什么样的人群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母婴?年老体弱者?

  胡必杰:是,还包括有基础病的、危重病人等身体抵抗力较弱的病人,长期住院的病人。但有个问题是,母亲患乙肝、丙肝或艾滋病,生下来的小孩也有同样的疾病,这是垂直传播,并非院内感染。但是的确产妇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生下来的孩子抵抗力差的话也会容易被感染。由此可见,院内感染并非都是医院的过错。

  Q非典期间的院内感染管理,给了我们哪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

  卢联合:尽管我们的医疗现实还做不到让多数病人住恒温恒湿的单间病房。但是我们有了专门的传染病医院的集中隔离。

  ■ 误区说明

  院内感染不是治疗中的错误

  “感染和传染是不一样的。一般的院内感染并非是医院的错。但是如果传染病在医院传播开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徐小元说。

  比如说本身患有乙肝、丙肝或艾滋病的母亲,生下来感染同样疾病的孩子,这是垂直传播,而非院内感染。需要通过早期评估和预防来解决。但产妇和新生儿容易被院内感染侵袭,比如早产儿的免疫功能很差,容易被感染,要求更高级的无菌环境。这需要更大的医疗费用支持,经济代价巨大。

  不是所有院内感染都需严苛防控

  胡必杰说,并非所有的院内感染都需要戴上N95和护目镜,套上连体隔离服,天天浇灌消毒液如临大敌,以前认为越严苛的防控越好,实际上,严苛过度等于无谓的浪费。

  院内感染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感染、传播途径,需要不同等级的防护措施。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就是吸入了不干净的空气,实际上,呼吸道传染病分为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两种途径。甲流、禽流感等一般流感可以经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范围不超过周围2米。所以不近距离接触时,一般的外科口罩防护即可。

  但像麻疹、肺结核、SARS等疾病,属于远距离传播的空气传播,这时就要求戴上N95口罩进行防护。

  胡必杰说,在耐药菌出现率不是很高的普通病区,不主张大量使用消毒剂,而在收治危重病人的ICU病房,耐药菌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台面、桌面、医疗仪器表面、水龙头开关等都要增加消毒机会。有的放矢,才能更好防控。

  D02-D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潘波

  D01-D03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