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文化新闻·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文化新闻·艺术
下一篇

意大利艺术家诞辰百年回顾展亮相央美美术馆,包括“红色的人”系列,本报组织20位读者周日观展

阿里吉·沙梭“再续”中国情缘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阿里吉·沙梭(1912-2000)
1912年7月17日出生于意大利米兰。1928年与好友,日后成为著名的未来派设计师布鲁诺·穆纳里共同发表“以展现所有反自然主义的艺术形式为己任”的《绘画宣言》。1934年到1935年间,沙梭旅居巴黎,在深入研究德拉克洛瓦作品的同时,受到了法国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启发,逐步形成他早期的艺术语言。曾获得“欧洲艺术奖”等殊荣。2000年生日当天去世。
《红色的人》诗意而明确地表达了挑衅的思想以及对平静的渴望。
沙梭1956年访华后创作了《北京先锋——新中国》。

  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作为意大利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艺术家之一的阿里吉·沙梭此次通过作品完成了他的第三次中国行。近日,“赤子之心——纪念阿里吉·沙梭诞辰100周年回顾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阿里吉·沙梭生前曾两度来到中国,是新中国最初认识的一位重要西方现代艺术家,而第三次的中国行则由其作品完成。140余件作品不仅包括代表作“红色的人”系列,也有他因首次访华而创作的《北京先锋——新中国》,这是迄今为止意大利境外规模最大的沙梭作品回顾展。该展将展至6月18日。本报《新艺术》月刊也将于6月2日(周日)邀请20名读者一起走进沙梭的艺术世界。

  代表作《红色的人》领衔回顾展

  阿里吉·沙梭早期的作品受到当时欧洲立体派、未来派的影响。1928年,年仅16岁的沙梭有两幅作品入选威尼斯双年展。此后,他又受到法国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启发,逐步形成他早期的艺术语言。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指出,沙梭的现代主义艺术历程契合及见证了二十世纪西方的社会文化史,他的创作凸显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浪漫主义、原始主义、印象派等多种流派的发展逻辑。而此次的展览则能让观众看到沙梭创作的整个过程。

  展出的140余幅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代表作《红色的人》。反自然的红色铺满整个画面,诗意而明确地表达了挑衅的思想以及对平静的渴望。

  中国行创作《北京先锋——新中国》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阿里吉·沙梭也是一位特殊的艺术家。1956年,沙梭作为意大利艺术界和知识界代表团团长率队来到中国访问,并在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前身“帅府园美术馆”举办了“意大利访华美术家作品展”。当时吴作人、王琦等撰文评论这一被认为“新中国以来第一个西欧访华艺术家代表团”的展览,而齐白石也热情地接待他们,并曾用疑问的口吻问询这些“西方”的现代艺术家究竟画了什么和画得怎样。

  沙梭儿子文森特·沙梭·乌尔比纳告诉记者,首次访问中国后,沙梭又于1995年再度访华,出席了胡安·米罗的展览。此后沙梭一直有心愿希望能第三次来到中国,“这次展览实现了他的中国梦,也是他的第三次中国行。”为此主办方还专门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了沙梭1956年访华后创作的油画《北京先锋——新中国》,同时他之前中国之行的大量日记和速写等文献资料也于此次首度公开亮相。

  ■ 中国缘

  妻子眼中的沙梭是“赤子”

  在沙梭夫人海伦眼中沙梭正是此次展览主题“赤子之心”的“赤子”。海伦说沙梭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穿得很优雅地去工作。而且他认为自己与中国人在某些方面很像,“中国人对工作非常尊重,而沙梭和我对工作也是非常认真的。”

  结识齐白石比认识毕加索重要

  沙梭把1956年到中国的访问称为“在中国星球上的旅行”。他曾说,“结识齐白石,与这位伟大的中国画家相遇,了解他的艺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经历,或许比认识毕加索更为重要。”齐白石的绘画最打动他的,是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

  ■ 观展招募

  “阿里吉·沙梭诞辰100周年回顾展”展览

  时间:6月2日下午4:30 地点:中央美院美术馆

  名额:20人 报名邮箱:xjb-newart@qq.com

  请写下你对该展的期待,留下真实姓名与手机联系方式,发邮件(不要粘贴附件)至报名邮箱,邮件标题务必为:展览名+姓名+手机号。我们会从中选取读者,提供门票一张,现场展览相关负责人进行导览并与读者互动,被选中的读者请在观展后配合新京报的采访工作。

  作品解读

  沙梭的艺术语言交叉着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态度,融合西方二十世纪丰富活跃的现代艺术风格,以及意大利传统艺术的迷人意蕴,其色彩强烈、笔触无羁、富有诗意和动感,而造型沉实,透露出内在的生命感。正如他的代表性系列作品《红色的人》,一种来自内在的活力及尊严,与充满热情的张扬力量构成了对生命的赞美;而有意思的是,他1956年访华后创作的《北京先锋——新中国》,其构图、形象、色彩及观念,完全是“新中国式”的,与他前后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口述:王璜生(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