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走读中国·寻味儿 之 开封小吃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0:走读中国·寻味儿 之 开封小吃

声名虽远,兀自夜市喧嚣

2013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开封西司夜市,一位小朋友眼巴巴地盯着即将出锅的炒凉粉。后面的顾客拿着餐盒,已经排起了长队。
位于鼓楼附近的老字号马兴斋桶子鸡。
位于寺门市场的老字号“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
寺门市场,马上要揭锅的酥肉扣碗。
搬家进场、加了大棚的鼓楼夜市,人气已大不如前。
除本地小吃以外,西司夜市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
鼓楼夜市上,打花生糕的店伙计。

  说到河南的美食,开封小吃不得不提,全国最早的夜市也是从开封开始的。河南大学的程民生教授这样形容开封夜市:“天上星,头顶灯,身边炉灶,四周人声,连板凳都是肥的,连人影都是香的,连风都饱了,连星都馋了——吃的,就是这个气氛!”无论夜市还是早市,无论路边摊还是胡同小店,开封人用自己的舌头和胃,品出了开封小吃的滋味。

  老字号

  作息与开封美食时间一致

  5月5日,早上7点。开封寺门市场第一家店,“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虽然只有一个不大的门面,但是店门上醒目的“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匾额让这个小店多了几分郑重。

  春夏之交的细雨下个不停,前来吃早点的人在寺门市场里来往穿梭。不时有人骑着自行车来到沙家牛肉门口,称上一两斤五香牛肉,再打着伞离开。“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第四代传人沙梦龙跟每一个来买牛肉的客人熟络地打着招呼:“今天下雨还来了?”“中午家里来(客)人,多准备几个下酒菜。”

  说话间,沙家老爷子沙永亮从巷子深处的家里走出来。儿子在街口看店,沙永亮也闲不住,走到自家的加工厂,看看伙计们干得怎么样了。像往常一样,这两百米的路上,总能遇到一两个端着空锅的邻居——他们常会来端上一锅沙家牛肉老汤,回去炒菜下面条,那是极香的。“过年过节,都要排着队端汤嘞!”沙永亮颇有些自豪。

  在这条回民聚集的街上,没有不认识沙家老爷子的。沙永亮招待几个朋友喝羊肉汤,去旁边的摊上买几个烧饼。“拿走拿走,要给钱?给钱你就别来!”摊主一边把烧饼包起来,一边大声拒绝着。街里街坊的,几十年就是这么过来的。纯正地道的开封话,要是大声讲起来,外地人常会觉得“冲”,但是在沙永亮们的心中,那高声直率的拒绝要钱,那理直气壮的端上一锅牛肉汤,就是浓得化不开的情义。

  时针指向8点,住在鼓楼附近的马金玲也开始起床干活了,他是老字号马兴斋的当家人。虽然夜市要等到晚上六点半才能进场,但是每天早上8点,马金玲就开始择鸡子、煺毛。新鲜的柴鸡做好的桶子鸡,一天只做几十只,卖完收摊。

  下午五六点钟,沙家的生意差不多就要结束的时候,马金玲正准备推着车出门。作为开封知名小吃的制作者和传承者,他们的作息时间与这个城市的美食时间是一样的。

  早上喝羊肉汤、胡辣汤,一块锅盔掰得碎碎的;中午两个凉菜、几个热菜,一瓶小酒;到了晚上,鼓楼夜市、西司夜市、夷山夜市,一家三口或者带上朋友,几十块钱,就能撑到心满意足。

  夜市

  开封小吃的市井载体与平台

  在开封,如果你认识10个当地朋友,那么起码有9个人可以给你细细讲述早市上哪家的羊肉汤好喝,夜市上哪家的炒凉粉最正宗,红薯泥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好吃了,焖羊肉串为什么比烤羊肉串更流行……

  开封夜市至少有十八九家,除了羊肉汤、胡辣汤等多见于寺门一带的早市,开封夜市是绝大多数开封小吃集中的载体和平台。

  晚上7点,来到西司夜市,吊炉烧饼夹上几块钱马兴斋牛肉,再去排队吃一碗炒凉粉。几十双眼睛齐齐盯着那口大又平的锅,希望轮到自己的时候还能有一块香脆娇嫩的锅巴盛到碗里。餐后的甜品可以选择杏仁茶或者炒红薯泥,虽然有的人说现在夜市上的红薯泥很多都不是炒的而变成蒸的了,但是仔细转转还是能找到最货真价实的那一家;不过,油炒的红薯泥容易让人发胖,爱美的姑娘可别介意。那个胖胖的小伙子嗓门儿洪亮,“兔头好吃,兔头好吃”,堪比澡盆子的几大缸子卤味香得似乎要滴出油来。

  满眼的美食,上百家的布幌子,顺着照明灯往天上看,不知是多少灶眼炒锅升出来的油烟,热腾腾地直冒;混着叫卖声、干杯声、碗筷碰撞的乒乓声和拉凳子的吱吱声,缠在一起,一拨还未飘走,一拨又已生成。

  在这样的市井烟火之中,有带着外地朋友品尝小吃的,也有全家从郑州开车专程过来吃夜市的,有在老字号招牌前拍照的年轻学生,也不乏把夜市当做自家食堂的本地人。

  郑州人张二平曾在开封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回到郑州工作,几乎每个月都会回开封吃一次夜市。刚开始坐长途汽车,后来自己开车,虽然近些年夜市小吃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人均三四十元还是可以吃得很好。

  吃开封夜市是张二平从大一就养成的习惯,那时候每周“奢侈”一把,借辆自行车从学校骑到鼓楼夜市,想多吃几样就跟同去的同学合要一份。有时候不骑车,回学校的时候就坐人力三轮,五块钱的车程,三轮车从热闹的夜市驶到宁静的校园,路上总能遇上不少认识的同学。

  大学时吃夜市是“奢侈”,工作之后吃夜市是“情调”,小吃带给张二平这样一个热爱、沉迷于市井生活的人无尽的乐趣。

  悖论

  升级扩张或者保存本味

  开封夜市,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记载了1000年前开封夜市的繁华。现代开封夜市的兴起则是在1980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还有不少外地同行来开封参观夜市。

  与开封小吃的声名远播有些不符的是,现在,在外地尤其是河南之外,很难见到正宗的开封小吃。很多知名老字号的美味,仍然只能在开封一两处的固定店面购买,即便是在相邻的郑州,都难得一见。

  “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只在寺门市场的店里买。沙永亮家的店铺四周也有不少“沙家牛肉”,大部分是沙家本族人或者亲戚开的,注册了商标之后的沙永亮对此也不以为意。马兴斋桶子鸡目前也只有鼓楼夜市和西司夜市两家店,其他地方都不是正宗的。

  五香牛肉、桶子鸡、花生糕、花生等小吃,用真空包装进军外地市场、大型超市原本并非难事。可马金玲说:“老顾客吃得好,我就觉得开心,收入一般,够吃就行了”。沙永亮也说:“我这(一辈子)也吃了喝了,过得挺好,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别过于贪了。”

  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孙润田评价道:“在开封,很多卖小吃的人,上午卖完就行了,下午还要泡澡堂、玩去呢,这皇城根儿人骨子里的习气不好改变。对他们来说,人各有各的活法,钱够花,就不要24小时操劳。”

  不少人认为,开封小吃固守家族式的经营模式,经营者坚守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进取心不强,只想做小生意,偏安一隅,根本没有意识到要让开封小吃走出去,这种想法牵制了开封小吃做大做强、向外扩张的步伐。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刘坤太教授记得:有一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举办旅游节,想通过他邀请开封小吃的摊主参加。开出的条件很优惠,不收摊位费,还发工资。但即便这样,直到旅游节开幕,都没有找到愿意参加的摊主。

  开封小吃的升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孙润田介绍,作为开封旅游的一大亮点,开封小吃也将顺应高端旅游的潮流,在开封金明广场附近,政府打算与企业合作,联手打造一个数千平方米的饮食市场,采取优惠措施,招募老字号入驻,对开封传统小吃加以包装,同时在市场内部营造“街上”的氛围,设置摊点和推车,并且搭配宋代戏曲表演。

  开封老城区最热闹的鼓楼广场目前正在进行鼓楼复建工程。为此,享誉全国的鼓楼夜市搬到了三百米之外的“鼓楼食坊”。但是,搬家进场、加了大棚的鼓楼夜市在人气上明显不能与原来媲美。西司、夷山等夜市后来居上,成了本地人的首选。不少热爱开封夜市的人担心,夜市升级改造,虽然改善了卫生、环境,也可能改掉了原汁原味、自由自在、热闹喧嚣的市井体验。

  ■ 历数

  “百味小吃闹东京”

  ●孙润田,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开封饮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1983年,鼓楼夜市主要经营饮食小吃和木器家具两个行业,很快由最初10余户增加到百余户。到1984年冬天,行业户数愈加增多,广场已容纳不下,摊位向四周溢出。除向东自然延伸外,马道街和南书店街也扩入其内。经营品种也增加了百货、服装、书报、水果等,商户达400多户。1985年到1994年,开封夜市由自发形成的小夜市变为政府正式批准的正规夜市。截至1994年年底,经市政府正式批准的夜市有:鼓楼广场、大相国寺门前、西门外、大南门、五座楼、三里堡、铁北街、汴京公园、宋门外、学院门、东城市场、新街口、东司门、北道门、曹门关、卧龙街北口、西司广场等17个夜市。其中,鼓楼夜市是开封规模最大的夜市,曾入选为全国10大夜市。

  在开封,无论星级酒店,还是百年老号,都有小吃的一席之地,夜市上经营的小吃品种更是数不胜数,有汤鲜鱼嫩的黄焖鱼、热鲜嫩香的炒凉粉、汤味醇厚的羊双肠、味道醇厚的羊肉汤、酥松适口的花生糕、清凉沙甜的冰糖梨枣、外焦里嫩的玫瑰糖糕、酥焦五香的油酥面蛹、外焦里暄的鸡蛋灌饼、杏仁茶、各种砂锅、各种烧烤、各种卤菜……同时还吸引了外地的小吃,如新疆的羊肉串、陕西的凉皮、广东的云吞、天津的大麻花、重庆的麻辣烫、云南的过桥米线、西安的羊肉泡馍等。风味各异的小吃在市场上争奇斗艳,大有“百味小吃闹东京”之势。

   ■ 观点

  夜市升级要融入市井感觉

  ●刘新民,开封市商务局调研员、开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

  开封夜市过去自发形成,现在正在自发的基础上逐步升级,但升级的步伐并不快。鼓楼夜市因为鼓楼复建改在了附近的鼓楼食坊,其他夜市大部分仍是露天。现在要让夜市商户逐步进场进店,使他们现代化规模化,成为小吃城、小吃一条街或者小吃大院。

  开封夜市发展快,特色食品也多,品尝开封小吃,也是游客来开封的主要目的之一。开封小吃大部分都是历史里留下来的,经营者一部分是回民,还有一些企业职工,很受外地客人的欢迎。

  在开封路边,品尝特色风味小吃的同时,看看城市夜景民俗,听听当地方言,这确实是特色。因此,不少人担心,开封小吃进商场进店之后会不会失去夜市的味道。但我觉得,新建立一个小吃城,也许刚开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将小吃文化、市井感觉逐渐融入,同样能够让人感觉到开封小吃的原汁原味,同时还能更加卫生和精致。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荟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