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接触过许多学生,普遍认为去民企就业是“临时身份”
新京报讯 (记者金彧)眼下正是毕业季,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却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昨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院长张维迎在网易云阅读会上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大学生不愿去中小企业就业,造成“招聘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国企特权致大学生就业“挑挑拣拣”
今年有699万应届毕业生,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但是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不足三成。事实上,大量中小企业需要大学生,但许多大学生不愿去中小企业就业,造成“招聘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对此,张维迎表示,造成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观念。他接触过很多应届毕业生,他们普遍认为去民营企业只是临时身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有去国企才是“铁饭碗”。
他认为,国家设置了大量国有企业,把企业划分为“三六九等”。国企享有更多资源,拥有强势地位和优越待遇,民营企业地位相对较弱。如果没有国有企业的身份,就业机会就会相对公平,大学生不会“挑挑拣拣”,相信许多大学生会选择去中小企业。
不过,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应届毕业生更多地将就业难归结于经济形势不好,以及大学扩招。
国企比重应在10%以内
张维迎称,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去国企就业是“托关系”。许多单位招聘靠关系而不是才能,这就不是公平就业机会。这些学生进入国企工作的话,就会形成新的裙带关系,进而形成新的不公平。
日前,在本报针对“最难就业年”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找工作是否动用过关系”一项,成了受访者颇为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约有21.5%的受访学生承认自己为求职动用过“关系”。
“应该减少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数量,其比重应该控制在10%以内。”张维迎称,只有这样才会有市场化的就业机会。
毕业生说法
即将毕业于北外高翻学院的单玉在找了大半年工作后托关系签了一国企。她同学签的均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她认为国企吸引力确实大,但并非就业难的主因。“归根结底在于国家政策,”她说,2011年研究生扩招,学硕之外也招专硕。她院系里专硕学生占一半。今年恰是第一届专硕毕业。同时由于经济形势影响,外企开始裁员,今年也不好进。(金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