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为何那么多人相信“钱多后台硬”

2013年05月3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对于公众来说,面对“钱多后台硬”说法,当然要剔除浮躁,多些耐心和理性,弄清事实真相再发言;但更需要反思的,恐怕还是引发社会焦虑的现实环境。

  “河南济源市的市民毕娇驾车撞人,声称自己‘钱多后台硬’”;“因倒水淋湿书记专车,贵州赫章县可乐乡13岁幼女戴手铐游街示众”……这是近日网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事件,网帖展现的肇事者蛮横跋扈、地方官员肆意违法,一度点燃众多网民的怒火。但经新华社求证,两起事件的真相,和最初网传的版本,还是存在一些不小的出入。

  毕娇撞人是真,态度不好也是事实,但无论被撞者家属还是当时围观的群众,都表示未曾听她说过“钱多后台硬”这样的话;而13岁女孩(经核实为14岁)被铐事件中,女孩被铐是事实,但女孩泼水并先动手打人也是事实,而且女孩父亲和旁观者都说,当时并没有“游街”。

  “钱多后台硬”、“戴手铐游街示众”,是两起事件之所以引发群情激愤的关键,可事实却证明,网络爆料并不完全等同事实真相。但问题在于,为何那么多人会相信莫须有的“钱多后台硬”?

  其实类似情形近来并不罕见。对一些网传的热点事件,很多的愤怒和批判,往往指向的都是一个动作或一句话。网民被正义感驱使,对那些不当言行群起批判,媒体介入调查却发现,有些动作或话语似乎并不存在。这种传播者和接受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现象,的确值得反思。

  有的传播者用这样的方式添油加醋,或许是为了争取更多关注,并给有关方面施加压力。而这样的叙事方式,因为迎合了社会普遍弥漫的一种焦虑,往往屡试不爽。这种焦虑,正源自现实中确有一些“钱多后台硬”者,即便有违法违规之举,也能逃脱法律惩戒。对特权反感、对公正的焦虑,才是一些真假难辨的网络爆料,总是引起网民愤怒的社会背景。

  对于公众来说,面对具体事件,当然要剔除浮躁,多些耐心和理性,弄清事实真相再发言。但更需要反思的,恐怕还是引发社会焦虑的现实环境。短期来说,对具体个案,政府部门或司法机关,要跟上微博时代网民对时效性的要求,对热点事件尽快调查,从速回应,不偏袒那些“钱多后台硬”者;长期而言,则需要公权部门,以更严格的自我约束,修复公众形象,在执法时一视同仁。“钱多后台硬”者在现实没了特权,在网络中也就不再会那么容易被相信。

  □敬一山(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