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编制无人查,难怪会有“吃空饷”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编制属于公共资源,这些编制的分配,人员的增减,具体情况应公布,接受民众监督。

  最近,河南叶县河道管理所所长赵书奇被曝利用职务之便,早在儿子15岁时就将其纳入编制捧起“铁饭碗”,并且已领了6年工资。5月31日新华社报道披露,这22年来,当地编制办对叶县河道管理所的编制只核定过两次。

  若不看报道,人们难以想象,编制造假原来如此容易。编制人员的增减,原来只需基层部门的一把手说了算,人员增减按规定要向上报告,但下面不报告,编制办也没办法,不会主动去履行监督职责,所以22年来叶县河道管理所编制只核定过两次。正是利用了这样的管理漏洞,所长才得以安排15岁儿子入编制,工资一领就是6年。

  一个河道管理所所长,不过是最低的股级干部,就能让事业单位成为“家天下”,由此可知,“吃空饷”现象为什么会不停蔓延了。日前,广东省在核查机关事业单位违纪违规问题时,发现“吃空饷”现象位居首位。

  遏制层出不穷的“吃空饷”,杜绝编制造假是根本。编制造假的现象,反映出编制部门管理的不作为,对此,有必要强化编制管理部门的监督责任,明确一旦查处“吃空饷”,必须对编制部门官员进行问责。

  此外,也应通过编制管理的透明化,来遏制编制造假。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的编制,都属于公共资源,所以,这些编制的分配,人员的增减,具体情况应向社会公布,接受民众的监督。

  这样的监督,不仅可以防范“吃空饷”,更可规范公务人员的选拔任用。媒体曾报道,成都市前市委书记李春城主政期间,破格快速提拔了不少领导干部,占用了大量公务员名额,导致当地数百名公务员编制占用。倘若编制的管理是透明的,众目睽睽之下,李春城妻子从工勤人员摇身变为国家行政编制的干部,又怎会轻易发生?

  □陈维(法律从业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