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健康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健康
上一篇

别给宝宝当众换纸尿裤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在一个舒适、私密的环境中进行护理,更有利于宝宝健康人格的养成。资料图片
厦门某商场设置了专门的育婴室,很受哺乳期妈妈欢迎。图/CFP

  公共场所缺乏母婴设施,当众给宝宝换纸尿裤不利于宝宝健康人格的养成……5月31日,随着“5星舒适帮宝屋北京巡游”活动在世贸天阶举行,以上话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谈及制作“帮宝屋”的初衷,宝洁大中华区婴儿护理品类市场部总经理范佳介绍:“我们每天都与妈妈们保持沟通,每年沟通互动次数超过70万次,正是在这种沟通中发现妈妈们对完善、舒适的母婴室有很大的需求。”

  目前,国内除了在机场以及大型商场外,绝大部分公共场所缺乏母婴设施,妈妈没有地方给宝宝喂奶,也没有地方给宝宝换纸尿裤。

  “在家里给宝宝换纸尿裤,她很配合,但当众换,她就会哭闹。”年轻妈妈王嘉的观点很有代表性。王嘉认为,1岁以后的宝宝,对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当众换纸尿裤,宝宝会觉得不好意思,“这种行为,既不尊重孩子,也不尊重别人”。

  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副主任医师孙淑英介绍,宝宝的行为习惯越早养成越好,这有利于宝宝健康人格的形成,“从社会化的角度,我们觉得两三岁的宝宝,不能当人面脱裤子,不能当人面大小便,不能再随地大小便等。如果父母很注意,从小就不当众换纸尿裤,长期坚持下来,宝宝就会很自然地形成习惯”。

  记者看到,“5星舒适帮宝屋”里设施齐备,纸尿裤更换台、洗手台、妈妈实际操作中需要的湿纸巾、纸尿裤、洗手盆等一应俱全。而特别为婴儿设计的尿布台台面采用皮质材料,舒适柔软,更适合宝宝的肌肤。考虑到妈妈们还有哺乳的需要,帮宝屋内还放置了饮水机及休息椅。

  据了解,继5月31日在世贸天阶亮相后,随后6月8日-9日,“5星舒适帮宝屋”还将在朝阳大悦城进行巡游。

  ■ 答疑

  1 在公共场所随地换纸尿裤是否适宜?

  卫生的环境让宝宝更享受

  ●徐子刚,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为宝宝换纸尿裤需要比较卫生的环境,一方面不易受到细菌感染,另一方面也会令宝宝更享受这一过程,妈妈们也更方便。同时,为宝宝选择一条柔软合身的纸尿裤十分重要。宝宝肌肤娇嫩,容易受外界刺激,贴身纸尿裤一定要柔软。此外,也必须合身,纸尿裤的合身与否关系到宝宝穿着时的舒适性。不合身的纸尿裤容易产生侧漏,失去应有的作用,会使宝宝有不适感。

  2 当众换纸尿裤时,有的宝宝不情愿,这是否因为他有了羞耻心?

  行为体验是一个探索过程

  ●孙淑英,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副主任医师

  直接说羞耻心的话,两岁以下的孩子还不是特别明显,主要还是一个舒适度的问题。在家里换纸尿裤一般都在房间里,旁边没别人,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宝宝会比较舒服。

  但是,家长也不要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宝宝有自己的体验,只是这种体验是一个探索性过程,周围的环境都是参照物,多次重复宝宝有了记忆,就变成了一个行为习惯。比如总在家里的某一个地方换纸尿裤,宝宝会很习惯。

  3 当众换纸尿裤是否影响宝宝健康人格的养成?

  良好行为习惯要尽早养成

  ●鲍秀兰,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教授

  我们现在会比较多地讲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包括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以及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规则等。刚生下来的孩子还是一个生物的人,逐渐要变成一个社会的人,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化。换纸尿裤、大小便等行为也跟社会化有关系,自然也会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

  所以,我们主张,孩子的很多行为,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研究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越早养成,宝宝今后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也就越顺利。比如,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在特定环境下换纸尿裤的习惯,长大以后,家长再告诉他(她)不能当众随地大小便,再跟他(她)讲羞耻心,宝宝接受起来就很容易。

  而如果相反,等到三四岁以后,宝宝有了羞耻心和性别区分意识,家长再告诉他不能怎么样,这就不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成了一个行为纠正过程,会比较困难。

  ■ 观点

  公共场合少穿开裆裤 帮助幼儿建立性别意识

  ●张国辉,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主任

  在公共场合穿开裆裤一般不会让幼儿产生羞耻感,也不会对其心理发展造成影响,因为一般情况下,幼儿在3岁之前并没有性别的概念,对性别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与区分,而且幼儿最初的性别观念一般都是在周围人的影响下产生的,幼儿往往仅意识到男女的性别区别,但对于性别的特点、特征等,幼儿此时并没有概念。

  不过,考虑到卫生、安全及对儿童隐私的保护,我们建议家长在公共场合尽量让幼儿穿着纸尿裤,少穿或不穿开裆裤,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这些可能会对婴幼儿对自身的认知产生倾向性的影响。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文龙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