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1:星期五周刊·写字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31:星期五周刊·写字板
下一篇

害死人不偿命的角色视点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吐小食核】

  □谷峪(编剧)

  惨绝人寰的《权力的游戏》第三季第九集于上周日播出后,很多观众都对此剧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没看过原著的直接后果就是面对如希腊悲剧般的主角团灭情节目瞪口呆,其心情可以用银河映像的代表作《非常突然》来形容。被简称为“血婚”的本集在剧集中的标题为《卡斯特梅的雨季》,是原著《冰与火之歌》中一首著名的歌曲,原本唱的是心狠手辣的泰温·兰尼斯特将领土内拒不服从的两大家族满门抄斩的故事,用在罗伯·史塔克家的大屠杀上则再合适不过地渲染了“狼族”敌不过“雄狮”的悲惨命运。不过如此浓墨重彩的一集(片尾还特别庄重地采用了无声字幕的方式)在原著中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章罢了,而且标题仅是“凯特琳”。这就涉及《冰与火之歌》系列一个标志性的写法——POV(point of view),角色视点。

  被称作“坑王”的乔治·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贯穿始终地采用了切入角色视点的方法,每一章以一位角色为“主角”,通过他(她)的视点来讲述整个故事,并插入其特有的内心独白。这意味着全书没有一个真正的主角,而当这位特定“主角”成为讲述者时,他(她)的逻辑和情感也就成为读者(观众)代入的对象,其他人沦为“配角”。此举令《冰与火之歌》跳脱一般商业故事的俗套,任何被作者“点名”出现的角色都在生死线上摇摆,读者不到最后一刻(实际上该书到现在也没有写完)根本无法知道到底谁会活到最后。而POV的另一好处就是看似“坏人”的角色,当你代入他(她)的角色视点之后发现他(她)那样做完全是有道理的!也即“洗白”,《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坏人!

  “角色视点”这种方法在文学史上屡见不鲜,著名的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全书采用三兄弟轮流讲故事的方法展开,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其中尤以白痴弟弟班吉的“呓语”部分最为鲜明。后来帕慕克在他的代表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中发扬光大了这一写法,书中甚至连一棵树、一幅画都有自己的章节。电影史上的POV代表作非《罗生门》莫属,一个强奸故事在各人口中演绎出不同版本,凶手、妻子、武士各执一词,观众根本无法判断所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种“说不清到底谁犯了错”的灰色效果也正是乔治·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大加利用的。

  当然除了一些较具恶搞或实验性质的B级片,真正流水线上出来的大制作是不可能采用POV方式的,因为它破坏了观众对普世价值观的期待,令人抓不到“唯一的信息”。然而对容量大大超越电影的电视剧来说,POV则是一个很好地玩弄观众情绪的手段,试想我们用这种方法重拍一遍《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每个人从出场到终结都有一套完整的视点体系,动不动还有如孙二娘这样的内心独白:“这帮臭老爷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