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3: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23:书评周刊·书情

回应:最希望孩子相遇的书

2013年06月0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抵岸》
作者:陈志勇
版本:连环画出版社
2011年12月
定价:108.00元
《獾的礼物》
作者:苏珊·华莱
版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9月
定价:31.80元
《田鼠阿佛》
作者:李奥尼编绘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1月
定价:29.80元

  (本刊于6月1日推出儿童节专题“致孩子”,其中一个版块是“最想让孩子遇见的书”,这是一位热爱绘本的爸爸在沉思后列出的书单及选择理由)

  “最希望孩子相遇的三本书”?这实在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书海无涯,从中挑选出三本书,类似于要求一个美女只能买三双鞋、三只包、三条美丽的裙子。

  书海茫茫,有些看过了,有些听说了,更多的在视野之外。做出选择很难,人类往往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不是最佳,但一定是当时最合适的选择。

  假想一下,一家三口身处汪洋中的一条船,已经沉没了一大半。突然发现能够泅渡到很远处的一座荒岛,虽然船中图书很多,但只允许带三本。此时,只能凭借本能,不假思索地抓起三本自认为最优秀的放入小木筏。让这三本书,照亮一家人荒岛求生的日子。

  (多多爸)

  壹

  生存

  初登荒岛,首先必须解决生存问题:择洞居住,点燃篝火,寻找食物,设置安全区域。此种情景,有点类似于《田鼠阿佛》中众多田鼠在为生存而忙碌。

  冬天已经不远,田鼠们开始忙着收集玉米、麦穗、坚果和干稻草,只有阿佛例外,他也在忙,忙着收集太阳、颜色和文字。在漫漫寒冬里,当食物日渐匮乏之际,是阿佛用太阳的光芒、五彩的颜色和诗歌点亮了田鼠们生存的勇气。

  一家人在荒岛上求生,如果仅仅躲在岩洞里求个安全,如果仅仅寻些食物果腹,估计很快就会精神崩溃。阻碍生存的,不仅有大自然的环境,更有人自身的精神障碍。

  不妨学习阿佛的精神自慰法,在残酷的大自然面前,学会用诗情画意来填充寒冬。

  在荒岛上,一家人可以开一个荒岛音乐会,可以举行赛诗会,也可以仿效数万年前的洞穴人,用石头、焦炭当笔,画下最古朴的岩画。不仅要像原始人一样坚强地生存,还要向电影《疯狂原始人》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地追求太阳。在努力解决饥寒困扰的同时,更要像阿佛一样,当荒岛诗人。精神上的充实与向往,才是生存的原动力。

  贰

  希望

  荒岛四周被海水包围着,汪洋中不见任何人类的行迹。可能会在荒岛度过余生,也可能逃出生天重返人类社会。希望再渺茫,总还是有想象的空间。就像《抵岸》所描述的,千千万万肤色各异的人,因为贫困、剥削、恐怖,纷纷逃离家园,引发生命的大转弯,唯有开始追寻,各种希望、未来才能一点一滴形成!

  荒岛上的环境,是迥异于日常生活的,这里有茫茫的原始树林,有未知的野兽出没,或许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当邻居。在荒岛上生存,适应环境是通往希望之路的基石。就像《抵岸》中尾巴有尖刺的巨龙、戴上面具拿着火枪的巨人、猫头鹰造型的城市聚落……无论多么艰辛,只要勇敢地坚持,就一定能向着“抵岸”前行。

  《抵岸》的主人公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语言不通,生活方式巨变。可只要努力往上爬,努力站住脚,就会找到存活下去的途径。就像在荒岛上,朝阳、日暮、斗转星移,每天迎来的,不仅有困难,更有希望。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有自我救赎之路。如果有足够的技能,一定能打造一艘诺亚方舟。如果没有这些手艺,至少还能找个洞穴生存下去,努力把荒岛变成自己的天堂。

  在生命的阶梯上,每个人都在往上爬。永不停歇,就一定能迎来希望。

  叁

  价值

  荒岛余生,如果仅仅为了生存,那与一般动物有何区别。精神观照,应该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獾的礼物》带给我们的就是付出与收获的故事。獾去了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鼹鼠告诉大家獾是怎样教他剪纸的,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跟獾学溜冰的,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

  即便是在荒岛,也会有很多的邻居。我们可以用树枝为小蚂蚁搭一座桥;可以为迷路的小鹿找到回家的路;可以呵护小羊逃避野狼的威胁。

  帮助他人,似乎不是生存之必要,却是精神享受的必要。在超越基本物质需求的利他行为中,实现个人精神上的享受,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利己吗?

  活下去,只是生存的基础方式,绝对不应是生存的目的。人之所以成为高等级动物,完全是因为具备了高等级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高等级的价值追求。剥离了价值来谈生存之道,那就远远不如带给大家礼物的獾。荒岛余生,如果注定无法逃出生天,那就在一家人的墓碑上刻上:诗人、攀爬、礼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