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镜
近日,媒体报道了韩国推行“自由学期制”的消息,即每年选择一个学期,不设期中和期末考试,让孩子们参加职业规划体验、兴趣小组等活动,获得规划个人梦想和未来的发展机会。
“幸福教育”类似“素质教育”
5月初,我赴韩采访时,韩国教育部正在为“自由学期制”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教育部官员金千晎说,“自由学期制”只是“幸福教育”教改的一个“支点”。今年8月,韩国还会有“配套”动作——高考制度改革。
韩国历来非常重视教育,1974年起实施的“教育平均化”国策使韩国用40年时间跃升为全球“教育模范国”的同时,也陷入了“应试教育”怪圈。一考定终身、填鸭式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名校,这些难题也同样困扰着韩国。
所以,朴槿惠上台后,提出“幸福教育”改革,其核心类似中国的“素质教育”,减少考试压力,增加文体课时。但究竟怎样教育,才会带来幸福感,韩国教育界正在找答案。
整齐划一让教育更公平?
“教育平均化”国策强调“整齐划一性”,基础教育使用统一的教科书;取消重点校,一律就近入学;不允许私人捐款入学(类似赞助费)等等。但还是保留了一定数量的特殊中学,如外语中学、数学中学、科学中学。考入这些特殊中学,就相当于一只脚迈入了名牌大学。
机会均等并不必然带来结果平等,只接受平均化教育很难挤入特殊中学门槛,所以学生和家长们迷恋“私教”。以2007年为例,私教费用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47%,占家庭总支出的12%。特殊中学这个独木桥引发严重的问题,即青少年自杀率上升。
为此,各届政府多次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上届政府曾实施“多样化”策略,不以分数为惟一录取标准,而是辅以“才艺分”、“社会活动分”等。但入学方式过于多样化,导致一些家长和学生无所适从。在韩国,高三学生和家长睡眠时间普遍只有4小时。
朴槿惠政府也准备对高考招生制度“开刀”,新高招方案预计于8月份出台。新方案必须兼顾两端:一方面要“化繁为简”、制定标准化考试方案;另一方面要避免回到“一张考卷定终身”的老路,这违背“幸福教育”本意。金千晎认为,平衡这两端很难。
录取率高意味着幸福吗?
同样纠结的还有高等教育。2000年后,韩国大学录取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80%。可就业难随之而来,2011年,韩国临时职业工作者达600万名,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者超过30%。高达80%的升学率带来幸福了吗?是不是该强化基础职业教育?公共机构和企业是否可增设面向高中毕业生的岗位?金千晎说,目前,韩国教育界正在思索这些问题,普遍认为,鼓励高中生毕业后先工作、再通过终身教育逐步完善,更符合“幸福教育”本意。
虽然有很多待解问题,但“幸福教育”的实践已经在一些小学登场。位于首尔市中心的忠武小学已经将期中、期末考试改为“单元小考”,学期结束后,形成总成绩单发给家长。校园内有一片菜园子,每棵菜旁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认养者的班级、姓名。每年夏季,学校食堂午餐材料就是学生们亲手种的菜。学生们参加种菜等课余活动可得到“优惠券”。“优惠券”积分优胜者能获得各种奖励,比如挑选同桌。
如今,韩国“幸福教育”改革已走在路上,它会带韩国走出教育体制的怪圈吗?
新京报记者 王姝 韩国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