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9:汽车周刊·本地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9:汽车周刊·本地关注

百得利 难解德系情结(1)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百得利运营总监及奔驰品牌事业部、进口大众事业部总经理林钦松。

  “我一直也没有放弃独立上市的梦想”,百得利集团(以下简称百得利)董事长周小波勾勒未来战略时介绍,在中国汽车领域里,规模是决定话语权的重要砝码。该集团计划3年内从现在的13家店扩张至50家,品牌筛选仍专注于目前所经营的奔驰、奥迪、保时捷和进口大众4个德系品牌。

  “按照很多人的理解,上市最大目的是融资,而老板更多考虑的是未来集团成长可以注入更多能量。”跟随周小波多年的元老——百得利运营总监及奔驰品牌事业部、进口大众事业部总经理林钦松介绍,周小波担心很多父辈创业时对某项事业很有激情,到了儿孙辈不一定能延续。如果依旧坚持家族式管理很难有序经营,通过上市则可从家族式管理逐步过渡到职业经理人模式,以保证事业有效延续。

  也许,未来百得利将成为汽车经销商圈内的老字号,跻身前门大街成为瑞蚨祥那样的百年老店,并成就一种文化印记。

  执着于“汽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显示,2012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经销商集团达25家。百得利作为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经销商集团之一,在汽车流通领域中算不上腕儿。然而,它却以“专情”于德系豪华品牌在业界斩获颇高的知名度以及不俗的口碑,甚至超过很多体量比它大得多的经销商。

  6月5日上午9点半,记者在百得利之星奔驰展厅的电梯口碰到周小波。进入他办公室之前,他的秘书特意叮嘱记者交谈语速以及中文表达方式要注意,因为他们老板在德国长大,对中国一些俗语表达未必理解得透彻。

  周小波是德籍华侨,19岁之前在德国不伦瑞克生活,这座城市距离大众总部狼堡仅3公里。随后移居至斯图加特,1996年回国创业一直定居北京。“在那种环境中成长,对汽车的热爱是自然而然的。我与德国孩子一样,八九岁开始玩卡丁车,现在很多F1的赛手都是从卡丁车玩起的,从小就对速度、以及竞技带来的激情感兴趣。”周小波介绍,德国五六岁的小男孩到朋友家,如果你告诉他家里摆设的车模是保时捷911,他会仔细端详大灯然后告诉你这是哪年款的911。

  缘自这种成长土壤,周小波成为汽车经销商圈内罕见的汽车发烧友,与早些年大部分随行就市的投资客们不同,后者大多为本土的房地产商、甚至还有美国花旗银行等一些外资,这些嗅觉灵敏的巨头们把热钱投入到能够迅速吸金的汽车流通领域中仅仅是一个追逐利润的商业决策。

  周小波介绍,1999年百得利投资了第一家奥迪4S店,启动资金300多万元,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内收回成本继而实现盈利。2001年,其投资第一家保时捷中心,当时2000万元左右的投入一年内即收回成本,哪怕小城市两到三年的回报周期也足够了。如今,投资相同规模的奥迪4S店耗资最少1亿元,回报周期却拉长至四到五年。因此,现在申请4S店经营权的非汽车行业的门外汉越来越少了。

  周小波进入经销商行业之前有着深厚的汽车文化积淀,这使得他在日后的战略布局和管理方式上表现得目光更长远而且坚定。林钦松介绍,周小波从未涉足股票和房地产。因此,纯粹地钻营汽车事业本身是他给员工们传递的清晰想法。这在国内汽车经销商圈内并不多见,一般“多条腿”走路的模式被大部分投资者所推崇。

  周小波不仅在汽车行业孤注一掷,而且仅限于德系品牌。

  周小波推崇专业、专注于事情本身,但他有时也很无奈,国内市场还不成熟。他介绍,在中国一些车辆以外的增值服务可能会占到很重要的位置,但德国客户很纯粹。德国4S店里几乎没有顾客在店内等待车辆维修,车主可能早上6点半4S店还没营业之前已经把车开过来,把车辆大概情况很简单地描述一下写张条子,将钥匙一并放进4S店口的邮箱。店里售后人员上班后会根据车辆行驶里程所需做的保养或维修项目与客户电话确认,车主下午下班直接到4S店取车,他们不会像大部分国内车主选择在店内等待。“在国内我们必须花力气如何让客户在维修等待过程中觉得时间过得快。”

  在服务方面,他依旧坚持不做流行的东西。比如目前国内很流行各种会所,很多4S店也设置了雪茄、红酒俱乐部,“我觉得汽车4S店应该提供一些跟汽车本身相关的服务,在汽车经销店搞品酒我始终不赞成,本身酒驾也是不允许的。”周小波那时候流露出了德国人的“执拗”。他强调百得利的客户俱乐部项目要坚持旅游和赛事。

  (下转B20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