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人才周刊·中小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人才周刊·中小学

职业规划课或将成为北京高中必修课(1)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调查显示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存在一定盲目性。图/CFP

  高考过后,不少考生即将面临选大学和专业的人生抉择。而此时学生往往听从父母决定,一些学生上大学后却并不满意父母为自己的选择,以至于出现厌学等情况。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倡导学生在高一就开始做职业规划,培养自身的核心素质。让自己在有年龄优势的情况下,通过继续学习和岗位调整,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记者最新获悉,2013年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也启动了中小学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开发、应用与推广项目。中小学职业规划课程将逐步走上正轨。

  高中生欠缺职业规划理念

  “高中三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职业规划,我也不清楚未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先把大学考上再说吧。”安徽高三考生涂敬民刚刚参加完高考,对于未来还有些迷茫。当记者询问他填报志愿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时,他表示志愿由家长填,“首先,要考虑大学所在城市,最好是在北京,若能录取外地省会城市的名牌大学也可以去。在专业取向上,能被金融专业录取未来就业会吃香。若分数不够金融专业,那就退而求其次上数学专业,为读金融业的研究生打好基础。”

  “很多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一些人甚至读完了大学都还浑浑噩噩。”南京某中学高三年级班主任杨老师认为,高中阶段除了极个别的孩子在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下会有较为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绝大多学生连自己学习的目的都不知道,谈何职业规划。

  涂敬民也表示,自己从没听说同学讨论过职业规划,也没有看哪个同学为自己制定了职业规划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最多就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我喜欢什么,未来从事与自己爱好相关的专业就好了。而且就算有一定的目标,最后也可能事与愿违。比如我表姐高中的时候特别爱好写作,经常在校内外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当时姐姐曾立志要做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可是后来,她大学选的是旅游专业,实习的时候又发现不喜欢这个专业,最后进入了公关行业。”

  中学逐步重视相关课程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这一调查说明考生填报志愿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情况不应该继续下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介绍,很多国家小学就有职业规划课程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中学校就提出了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概念,可时至今日,职业规划教育在一些学校中并不受重视,这是值得深思的。

  “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没有多大选择空间,导致规划无用武之地。国内学校是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与中高考相关的核心科目。由此,我国几乎所有学生都进入同一个成长模式。而国外高中采取学分制,上大学也采取多元录取方式。其次,老师和家长大包大揽,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规划的基本意识。”熊丙奇解释。

  (下转D1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