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大学毕业生的梦想与现实(1)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专家预测,未来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大概有40%会进入蓝领、灰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型的现代商业服务人员。
图/CFP

  在《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电影热映后,社会上也掀起一股“缅怀青春”、“重拾梦想”的浪潮。与此相对的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却显得多少有些暮气沉沉,拼命奔向主流大道。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毕业生的选择或许更加被动。但“过来人”也表示,如果找不到“你需要”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你”的工作在等着你。

  梦想 从主流大道上退出的“精英”

  “四年前,我在香港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凌晨,收工比较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相当疲惫。我看到路边有一个公益广告叫‘梦想改变世界’。那时候的我,看到这句话,冷笑了一声,哼,梦想?然后气冲冲就回家了。回到家,坐在床上,真的是泪流满面。我回想自己一路走来,为什么竟然没有了梦想,我还这么年轻,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幸福活过,更没有为别人的幸福活过,我究竟在为什么而活?看上去我一路都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做着我不喜欢的事情。不仅做,还把它做到出色,为什么我的内心如此地干涸?”

  在近日举办的以“谁能定义我们的青春”为主题的21世纪教育沙龙上,香港突破机构项目官员、《和精英价值说再见》作者赵晗和大家分享了她的经历。从人大附、清华到港大再到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外人看来,赵晗可以算作成功的精英人士。但工作7个月之后,幡然醒悟的她却毅然辞职,投身公益事业。

  赵晗发觉自己一直分不清楚目标和梦想。“我是一个有着很多目标的人,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奔跑在主流的大道上。但是我发现,我的目标并不是我的梦想。我表面迎合,但内心绝望。所以我离开这个主流的轨道并不是我的冲动,而是我多年来终于有机会对主流且不属于我的道路说不。”

  在《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电影热映后,社会上也掀起一股“缅怀青春”、“重拾梦想”的浪潮,如老大学毕业生们组织的怀旧主题活动,各种相关主题的沙龙、讨论等等。但在这个年轻人都已暮气沉沉,拼命奔向主流大道的年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赵晗那样追求梦想、离开主流轨道的勇气,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青春无悔”。

  (下转D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