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展&青年美展
| ||
| ||
| ||
|
青年艺术家转投艺术市场
实际上,从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美术创作的整体性就开始被打破,画家更多地注重个体的精神感受,直接从生活经验出发,探索艺术的多种可能。尤其到了90年代,美术创作更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化趋向,体现出多种艺术形态并存的格局。时过境迁,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语境之中,全国美展和青年美展的影响力已经今不如昔,更有甚者公开质疑全国美展的权威性:“命题创作,抹杀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参展功利性强,难出好作品”……有人誓言坚决不参加全国美展,有人指斥“没前景,没必要”,在此语境中,一部分艺术家走向国际,一部分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开始频繁走秀于各种“青年艺展”。
刚刚过去的2012年,大大小小以“青年艺术家”为名义的艺术展览、博览会、艺术节轮番上阵。2012广东青年美术大展、“青年100”美术大展、中央美院美术馆首届CAFAM未来展、CYAP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今日美术馆“2012之舟——大学生年度提名展”等等,令人目不暇接。“随着多元艺术生态环境的形成,不仅仅是全国美展,各种展览都逐渐恢复了正常,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井喷状态。年轻艺术家不只盯着体制内,而是和整个社会的需求联动起来,这是一个必然的大趋势。参加全国美展已经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各种类型的展览,都能推出有才华的艺术家。在北京,宋庄、798已成为青年艺术家施展才华的重要平台。”
在肯定“青年艺展”的同时,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执行主编尚辉始终认为,全国美展和青年美展依旧是业内最专业的展览,“上世纪90年代艺术市场开始兴起,如今拍卖和收藏市场更能吸引公众的眼球,而媒体对艺术品价格的报道,也改变了人们对全国美展的认识。但在专业领域内,这两个展览的品牌和影响力还在。”
美术馆增投资网罗获奖作品
第四届青年美展参赛者、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老师王子奇的获奖经历,恰能说明这一点。“我是从同学的口中得知青年美展的,但当时离截稿只有三个月时间了,来不及画新作品,所以就把2009年的作品(《辛丑条约》)送了上去,为的是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参加一次青年美展。”参加青年美展有年龄限制,45岁以下。如果这届不参加,王子奇就没有机会了。最终《辛丑条约》入围优秀作品奖,这让王子奇感到意外:“我从来没想过得奖,但事实上我又不断在得奖,好像得奖也不是那么难。”现今《辛丑条约》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由于时代、观念、条件等各方面原因,历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的收藏,前四届留下了“空白”,一旦展览结束,不少参展美术精品便风云流散。从第五届全国美展中收藏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等少量作品开始,美术精品的国家收藏越来越多地受到有关机构的重视,但在1999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中,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分获奖作品的资金,也只有“区区”几十万元。五年后,这种情况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得到改善——中国美术馆出资600万,收藏了全部金、银、铜获奖作品。至今,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已近11万件,以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的作品为主。
国家美展随时代调整策略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掀起了美术馆建设热潮,浙江、江苏尤甚。但那时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主体建筑的硬件建设方面,对收藏的认知低于对建馆的热情。”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执行主编尚辉认为:“一个美术馆的灵魂,在于它的藏品,以及它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进入20世纪后,中国美术馆越来越注重本馆的文化建设,收藏、研究、展示作品已成为常态。除此之外,中国美术馆也开始频繁与世界各地美术馆之间进行馆际交流。”时值建馆5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决定今后除了加大征集入藏优秀美术作品外,作品草图也将首次进入征集范畴。这意味着,将来市民前往中国美术馆参观,不仅将看到各种名家名作,还会有机会欣赏到一些作品的草图,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名画诞生的幕后故事。
在中国美术馆加快收藏步伐的同时,全国美展在整体的艺术格局上也在不断调整,无论是它的规模,它包含的品种以及它的操作模式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如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增加了动漫、综合材料、陶艺等展区,这些展区的设置表明了主流美术对于新兴艺术门类与艺术潮流有限度的认同与吸纳:艺术不再只以审美为唯一标准,符合主旋律也渐渐不再成为参展作品最高的要求。此外,为了增强青年美展的吸引力,从第四届开始,中国美协决定,凡青年美展的优秀作品,在参加全国美展时免除初评,直接进入复评阶段。全国美展是由中国美协向各省分配名额,而青年美展的优秀作品,将不占用所在省份名额,相当于为其他画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