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新艺术特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4:新艺术特刊·特别报道

新时代新色彩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8

王文澜 摄

9
11
12
13
14
15

  哈罗德·泽曼曾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展览不仅应该展示‘作品’,也应该展示‘过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的理念也在进步,不单单只是展示作品,更多具有主题性、学术性、历史性、前瞻性的展览在这里面对公众开放。从罗丹、印象派、透纳全面展览到俄罗斯、美国艺术300年大展,对于现代美术史“进程”的展示广受好评。敦煌艺术大展则因先进的包装策展理念与服务性创下美术馆观展人数纪录。而新媒体艺术展品牌设立与蔡国强大型个展的进驻,也证明了美术馆在关注当代艺术方面的作为。2011年3月2日起,中国美术馆对社会免费开放,未来,美术馆展览能否继续带给观众一次次新的艺术知识革命,则在更多人的期许之中。

  8 《思想者》首次远行亲临北京

  展名:“法国罗丹艺术大展”

  时间:1993年2月15日

  展品:罗丹雕塑作品113件

  从20世纪初便闻名于世的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917年),被誉为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刻家、“现代的米开朗琪罗”。作为艺术界乃至大众认知中的西方明星艺术家,“法国罗丹艺术大展”让他的作品首次来到中国。

  1993年2月15日,中国美术馆广场上,一位近2米高的《思想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图8)。《思想者》自1906年铸成以来便成了罗丹的符号,人们常常以它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这次是《思想者》诞生80多年来第一次远离家乡法兰西。

  除了《思想者》外,此次展出的113件原作中还包括闻名遐迩的《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地狱之门》、《吻》等雕塑杰作。最为特殊的是,此次展览还专门开放了残障观众专场,允许盲人以触摸方式欣赏雕塑作品。

  9 中国观众“钟情”印象派名家

  展名:“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

  时间:2004年10月10日

  展品: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雷诺阿的《弹吉他的女人》、莫奈的《戈迪拜尔夫人》等51幅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是其诞生以来最为重要、规模最大、代表艺术家作品最齐全的一次来华展览。所有作品出自法国印象派绘画史上最主要的14位画家之手,51幅作品总保价额超过55亿元人民币,其中价格最贵的作品属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8亿元人民币(图9)。

  中国观众对于闻名已久的名作表现出超凡的热情,展览定价20元,首日观众即超过5000人。对此,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解释,“印象派是处于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艺术流派,而且与中国文人画、水墨画等写意风格的绘画比较接近。因此中国画家和中国观众对印象派可谓情有独钟。”该展策划人之一杨力舟向记者回忆,中国美术馆引进西方展览是从写实开始的,随着印象派在北京的展览,“我们的关注点转向了研究艺术本体、追求个人风格上。”

  10 俄罗斯“熟悉的陌生人”

  展名:“俄罗斯艺术三百年——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珍品展”

  时间:2006年3月22日

  展品:列宾的《历史学家扎贝林像》、彼罗夫《睡觉的孩子》等110幅

  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艺术宝库,与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齐名。此次展览从18世纪彼得大帝的画像开始,进而以19世纪后期发轫的俄罗斯“民族画派”——巡回画派的作品为重点,并以20世纪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画作结尾,也是“2006中国俄罗斯年”的重要文化交流项目。克拉姆斯科伊《列宾肖像》、苏里柯夫《叶捷尔斯基医生肖像》、列宾《女演员斯特列彼托娃演出叶丽扎维塔角色》、希什金《橡树林边》、谢洛夫《莫洛佐娃像》、马克西莫夫《萨沙-拖拉机手》等110幅馆藏作品完整再现俄罗斯300年艺术史。而由于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多曾留学苏联,回国后宣传、倡导“苏派创作”,也让中国观众终于有缘见识俄罗斯绘画——“最熟悉的陌生人”。

  11 “全明星”美国艺术300年

  展名:“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

  时间:2007年2月9日

  展品:波洛克、劳申伯格、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等120位艺术家的130余件作品

  “美国艺术三百年”是迄今来华规模最大、首个全面反映美国艺术发展历程的大型展览。作品来自欧美数十家博物馆与收藏机构,跨越了从18世纪初北美殖民地时代至21世纪初当代美国的各历史阶段。

  为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中国美术馆方面破例把正厅封闭,迫使观众要从东侧的展厅依顺序来欣赏作品:首先是18世纪初北美殖民地时代风格恬静的人物肖像,然后就是各个时期美国最富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而勾画出美国艺术300年的发展轨迹。其中,劳申伯格的重要作品《驳船》(图11)是首次来到中国展出。这件长近10米的作品几乎占据了整整一面展墙,是这次展览中尺幅最大的平面作品。在令人震撼的现代作品之后,古根海姆艺术基金会也传递出其对中国的兴趣。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指出,“这个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从美国艺术自身的文化逻辑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关系角度进一步认识美国艺术的机会,这将为中美两国的艺术在新的全球文化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铺垫新的基础。”

  12 复制敦煌石窟迎客60万

  展名:“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

  时间:2008年1月19日

  展品:复制洞窟10个、彩塑复制品11尊、壁画临本120幅、彩塑真品9尊、敦煌花砖10件以及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

  中国美术馆的门前广场搭建了类似门楼的建筑,外形因势利导化身“敦煌”。美术馆内,一尊复制自158窟的巨型涅槃卧佛,安卧在圆厅。复制的莫高窟第45窟(盛唐)是第一次在敦煌以外的中国内地其他地区展出。莫高窟第220窟(初唐)、榆林窟第29窟(西夏)则是第一次离开敦煌展出。来京文物原件则包括敦煌石窟彩塑真品9尊、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敦煌花砖10件(图12)。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称,该展览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敦煌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与敦煌渊源由来已久。当年建筑大师戴念慈设计中国美术馆建筑时就吸收了敦煌莫高窟九层飞檐的传统造型语言。这两大艺术宝库的京城“相遇”让观众充满了期待。该展的轰动使得馆方将展期又延后了一个月,并在2个月时间里创下了观众量逾60万的纪录。

  13 新媒体展催生自主品牌

  展名:“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时间:2008年3月28日

  展品:加拿大艺术家大卫·洛克比的作品《拿走》等40多件媒体艺术装置

  如火如荼的新媒体艺术从西方蔓延至中国。日渐重视国际性的中国美术馆也将学术的视野投向了新媒体艺术,2008年的这一展便是这一章节的开始。

  突破静态观展的常态,这些新媒体艺术品使用很多技术设备,并且注重互动性(图13)。这些作品形式、观展形式不仅刷新了中国民众的习惯,也衍生出了至今美术馆的一大展览品牌。自“合成时代”展进入美术馆后,新媒体艺术被中国美术馆纳入展示的一大项目。而在2011年,中国美术馆更是宣布从本届开始,美术馆将“媒体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三年展项目。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告诉记者,美术馆引进新媒体艺术,并诞生这一三年展品牌,是希望中国艺术成为国际话题时,新媒体艺术也包含其中。由于实验性强,需要三年的时间积累来推动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14 蔡国强“爆破”首次当代个展

  展名:“蔡国强:我想要相信”

  时间:2008年8月19日

  展品:《历史足迹:为北京奥运作的计划》、《不合时宜:舞台一》等火药画、装置作品

  作为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四大金刚”之一的蔡国强,其艺术魅力通吃国际国内。他让在展览策略上略显保守和主旋律的中国美术馆也为其开出了通行证,带来了美术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家个展。

  占据一楼中央展厅整面墙壁的是蔡国强开展一周前刚刚创作的火药画《历史足迹:为北京奥运作的计划》,这是对他设计的奥运会开幕式29个焰火脚印从永定门走进“鸟巢”宏伟场景的再现(图14)。东侧展厅中七辆通体插满霓虹电灯管的汽车翻滚的姿态,是蔡国强有感于层出不穷的自杀式人肉炸弹事件而创作的《不合时宜:舞台一》。

  艺术评论家王明贤告诉记者,蔡国强的个展是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次当代艺术家的全面展示,“这很不容易,在北京展出有特殊意义。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个人展览都是在798等较为边缘的地方,在中国美术馆这个艺术殿堂则从未充分展示过。”同时,王明贤还指出此次蔡国强个展的规模之大在美术馆还是非常少见的,“此前只有老一辈的艺术家才有这个机会。当然蔡国强展出的作品本身也非常有智慧,能达到世界上当代艺术的最高规格。”

  15 透纳精品“无保留”中国行

  展名:“泰特美术馆藏透纳绘画珍品展”

  时间:2009年4月23日

  展品:112幅

  英国著名画家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 1775年-1851年)的中国行选在了其生日4月23日这一天。

  透纳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英国画家之一,他27岁就成为皇家美术学院的正式院士,18世纪末将风景画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12幅来自泰特英国美术馆的透纳美术精品包括其最著名的《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穿越阿尔卑斯雪山》(图15)、《迦太基帝国的覆灭》等。

  “此次来中国展出的全是透纳的精品,”展览的策展人、泰特英国美术馆透纳专家伊恩·沃瑞尔指出,除了最著名之作外,还有透纳未最终完成的画作《溪边柳树》、透纳创作于1799年的《自画像》。透纳以画风景画著称且不喜欢让人给自己画像,“这是透纳为数不多的人物画之一”。画像中透纳精心梳理过的新潮发型很可能是透纳父亲的杰作,因为他父亲是一位理发师。

  透纳展是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英国美术作品展,展览结束后,展出的绘画作品将送回泰特美术馆,而且近期这些作品都不会再有亚洲地区的展览计划。在66天展览中,共有23万观众目睹透纳珍品。

  C特14-C特15版摄影 (除署名外)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王嘉宁 杨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