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首次征战水城,2013年近10个中国平行展扎堆亮相
| ||
|
焦点1 成本究竟几何? 参展花费几百万至上千万不等
邀请下来了,但如何筹集到参展经费则让肖戈头疼,“2月19日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平行展是要交入围费的。只是当时我爸爸有这个创想,我想把它实现。究竟办展过程中会花掉多少钱,我也不知道”。
找赞助、找合作,肖戈说也许是无知者无畏让自己一步步走了下去,但在威尼斯办展绝不是一笔简单的生意。无论是国家馆,还是平行展,摆在它们面前的是众多的支付环节。场租、看管、保安、保洁,甚至小到在高空挂下作品,“意大利方面规定必须要有执照才能高处作业”,这些细小的支付环节让张玮他们都很错愕。
对于威尼斯展上要烧掉多少钱,国内策展人对此还略显避讳。但通过方振宁和肖戈的讲述可以得到大致情况。方振宁曾经策划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中国馆,其中100万元场租费是文化部的拨款,此外再加上作品运输、布展、宣传、制作画册、组织现场学术活动等环节,“我们那一届估计花费近400万元”。
而肖戈所策划的平行展则需要全盘自主筹划资金,其中平行展入围费是2万欧元+21%的税,总计为2.4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0万元);六个月的场租根据场地大小为100万至400万不等。再加上此后的各个环节,在威尼斯上办场展览少则四五百万,多则上千万。
其中,王林策划的平行展“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因其庞大的规模而需撬动更多的资本。王林指出,该展展场是一间废弃的军械库,其场租就是近5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00万元,而整个展览的经费预算大约为2000万元人民币。高额的参展费,让王林所策的展览一度陷入了“每位艺术家要收取10万元参展费”的舆论风波。
焦点2 如何筹集资金? 公司给赞助,艺术家回馈作品
庞大的资金量面前,都需要平行展策展人团队自主筹集。同样,中国馆尽管有国家保障了场租费,但此后的费用也需要策展团队自己解决。为此,本届国家馆策展人王春辰也有了策展生涯中首次找赞助的经历。
那么,资金如何而来?
陷入“向艺术家收取参展费”风波的王林告诉记者,展览“未曾呈现的声音”没有向艺术家要参展费,其所有费用由一家文化公司赞助,而该公司将免费收藏参展艺术家的1-2件作品,作为长线投资回报。国家馆和平行展经费通用的解决模式大抵如此——找赞助、找合作,作为回报,赞助商收取艺术家的作品。
记者了解到,“心·跳”展的赞助方为河北恒岳雕刻艺术集团有限公司,其创办人赵淑红也算是位艺术人士,她还担任了河北曲阳雕刻学校校长,此次也带了装置作品《时速520公里》在“心·跳”展中亮相。
“大家都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赞助,作为策展人我们会跟艺术家说希望能提供作品让赞助方收藏”,张玮强调这些因为展览而交换的作品是不会进入市场交易的,而只是放在机构内进行展示。
而方振宁表示,某些出现在威尼斯的中国项目,参展艺术家也会卷入找赞助的事务中。为此,有活动能力、或有画廊经纪的艺术家更容易进入这个“金钱威尼斯”的江湖曾一度饱受质疑。
艺术评论家吕澎告诉记者,赞助商收藏作品还算正常,但如果要收取艺术家参展费或者是艺术家自找赞助费用,则是极端恶劣了,“对于我们国家出现在威尼斯上的某些展览,艺术家找不到钱就不能参展,这肯定会丧失艺术选拔的公正性和艺术性”。
焦点3 效益有多大?
价格提升,地位提高,只是见仁见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艺术家用作品换来的参展机会对于其本人和策展人来说,效益究竟有大?在接受采访时,无论是肖戈还是方振宁都认为威尼斯这个平台的回报率还是很可观的,甚至20年来都是如此。
回溯20年前,中国前卫艺术家的散兵游勇首次登上威尼斯这个舞台,当年的他们在威尼斯的境遇与艺术家的想象有很多落差。方力钧在向记者回忆时便谈到,“当时,我们语言不通,穷,也没有展览经验,不知道布展等各类问题。奥利瓦、栗老师都是搞批评的,没做过画廊,也没有经验。第一次应该说挺狼狈的,不知道规则、不知道日程,跟现在比起来很业余”。
即便没有经验,通过这个舞台的“发声”,中国的波普艺术和玩世主义在国内积聚多年的能量还是在威尼斯得以爆发,中国当代艺术群体开始逐渐为国际关注。这种利好具体到艺术家个体来说,就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展事邀约而至。比如方力钧在20年前亮相威尼斯后,他打哈欠的光头登上了纽约《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作品也随之成为国际国内藏家追捧的宠儿。在进入新世纪后,方力钧的作品更是拍出千万元,他与张晓刚等并称为“当代艺术F4”。
这种镀金般的效应20年后依然有效。
比如,威尼斯策展的经历让方振宁的国际机会增多。比如,众多中国平行展在展览期间即使无法吸引观众,无法有媒体聚焦,但画册仍可以留在威尼斯图书馆。这些平行展也获准使用威尼斯官方LOGO,具有合法性。
而反馈到国内短视的资本市场上,效益则更明显。
2011年艺术家蔡志松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作品为《浮云》。一年后,在保利2012年春拍上,蔡志松估价为300万-400万元的作品《威尼斯浮云》(拍卖作品是5件组作《浮云》中的一件)以690万元成交,这件拍品也创下了中国内地雕塑家个人成交纪录。“蔡志松这件作品能创新纪录,肯定与其参加双年展有关系”,方振宁认为威尼斯双年展的品牌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如今在威尼斯的国际地位收益如何,却是仁者见仁的。
尽管在开幕前,众多中国平行展的亮相,让王春辰等人觉得并不是坏事,“毕竟众多中国项目的参与能更多地体现中国艺术面貌”。然而,开幕后很多中国平行展却仅沦为国内艺术界一场自娱自乐式的狂欢。
方振宁说,虽然中国平行展扎堆,但听不到国外对此的声音,“中国艺术家希望把在国内不能发泄的带到威尼斯,以为威尼斯是艺术的天堂。但其实不是,有很多作品、行为艺术都被威尼斯方面禁止了。”而吕澎则不愿多谈,“‘暴露了中国当代艺术所有问题’这句话就够了”。
■ 他国案例
新加坡不堪费用重负退出
此前新加坡方面因为花费大、受惠少而宣布退出今年威尼斯双年展,该消息传出后令新加坡艺术家相当震惊。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部长解释称,新加坡自2001年起已参加了六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而每次参展的花费约75万新币,最近一次只有一名艺术家和一名策展员参展,更是花费了国家艺术理事会85万新币。相较之下,国家财政去年给整个视觉艺术领域的拨款虽然只有178万新币,却让超过135个艺术家和视觉艺术团队受惠。
不过,这个案例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毕竟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项目是代表国家,很多国家都会主动承担全部费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