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新艺术特刊·艺术现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1:新艺术特刊·艺术现场

看见沙梭的“赤子心”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观展活动现场,解说员背后是沙梭创作时的照片。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①《红色的人》(1931)

沙梭代表作,热血澎湃的红色意象很有感染力。
②《北京先锋——新中国》(1956)

沙梭首次访华后所作,构图、色彩都是新中国式的。
③《美人》(1948)

沙梭为妻子海伦所作,直到他去世后,妻子才发现画背后还有写给她的纸条。
1956年,沙梭(二排左三)一行拜访齐白石(前排左二)。

  意大利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阿里吉·沙梭回顾展近日亮相中央美院美术馆。140余件作品中,不仅包括他的代表作“红色的人”系列,还有其首次访华后创作的《北京先锋——新中国》。这是迄今为止这位艺术家在意大利境外最大型的回顾展。

  6月2日,新京报《新艺术》月刊组织了20位读者观展。其中90%的读者最关注“红色的人”系列,并建议能增加这一部分的文献资料,以便更好地走进这位赤子的世界。

  “红色的人”热血澎湃

  阿里吉·沙梭一生的创作十分多变,契合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浪漫主义、原始主义、印象派等多种流派的发展逻辑。此次展出的140余件作品正是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展陈。展览统筹徐博出席《新艺术》观展活动时表示,第一部分从未来主义的插画开始,包括《矿工》、《工人们》等作品,“当时艺术家还比较穷,创作不了大画,所以他用非常简单的纸本墨彩和铅笔进行创作。”

  未来主义、立体派后,沙梭又转向描绘其热衷的运动以及意大利生活街景,“这些创作看似随意,像手稿,但他对颜色的把握,放松的状态,很早就凸显其色彩大师的痕迹。”徐博介绍说。

  此次展出的沙梭代表作《红色的人》系列,包括《白马》、《红色的人》等。“展现了年轻的热血青年,呈现的是最纯净、最原初的人的状态,是热血澎湃的状态,也是其追求自由心态的写照。”徐博说。

  中国情缘回响半个世纪

  阿里吉·沙梭与中国颇有缘分。1956年,沙梭作为意大利艺术界和知识分子界代表访华,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西欧艺术家代表团。他们在央美美术馆的前身“帅府园美术馆”举办了“意大利访华美术家作品展”,当时吴作人、王琦等为展览撰写评论;齐白石接待了他们,并好奇地问询这些“西方”的现代艺术家究竟画了什么、画得怎样。

  此次展览展现了半个世纪前的这段交情:沙梭1956年访华后创作的油画《北京先锋——新中国》亮相,与此同时,沙梭访华期间的日记、速写等文献资料也首度公开。在他的水墨小手稿中,甚至还有一幅齐白石肖像。

  据徐博介绍,沙梭创作《北京先锋——新中国》时预言“中国将来的生活肯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番话在1995年沙梭二度访华时得到了印证,沙梭说,“我这个预言家还是挺准的”。

  值得一提的是,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一件珍贵的作品——《中意艺术家共同创作手卷》,这是1956年沙梭等六位访华意大利艺术家和六位中国艺术家的即兴创作,沙梭画了马、吴作人画了牛,蒋兆和画了飞禽,所有艺术家都用毛笔完成,非常珍贵。

  遗憾多面沙梭未能展现

  除了绘画,沙梭在雕塑、陶艺、壁画以及文学插图等艺术领域也颇有造诣。1973年都灵皇家剧院重新开放,沙梭为歌剧《西西里晚祷》设计了舞台和服装,此后也参与了多场歌剧的舞美设计。他对歌剧的热爱得益于其夫人海伦,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此次展厅中不断播放的正是海伦所唱的歌剧。

  限于运输等各种困难,此次展览没有涵盖绘画、雕塑外的更多艺术门类。对此,参加观展活动的读者均表示遗憾。此外,有读者建议展览向观众派发作品的介绍图册,以便更好地了解沙梭的创作。

  《红色的人》代表着青春,代表着人类赤裸着诞生,然后不得不带着信念、青春的慷慨和黎明的纯洁面对社会——他是沐浴着阳光的人,阳光穿透他的身体,照亮他的血液,血液代表着生命,然后是死亡。——沙梭自述

  新艺术观展第1期

  展览:赤子之心——

  纪念阿里吉·沙梭诞辰100周年回顾展

  时间:5月24日至6月18日 地点:央美美术馆

  评分:85分

  观众评价:

  ●沙梭充满浪漫幻想。其天分、勤奋、细水长流的艺术创作给中国艺术家以启示。——朱先生

  ●沙梭的创作通过相对抽象、夸张的表现形式展示生活与时代,在视觉上给予人震撼,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王先生

  ●沙梭的创作很真实,能感觉到艺术家的情感流露。只有真挚的艺术才能感人。——叶小姐

  ●慢工出细活。精妙的艺术不能在急功近利的土壤中生长。——谭先生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