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旅游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旅游周刊·关注

三山五园之约会大师系列报道之四

“通脉”“治点”,续沧桑文明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颐和园十七孔桥。
园林山水映衬现代城市景观。

  三山五园地区的发展,对于今日的海淀区乃至北京市都有着重要意义。“三山五园”地区是历史文化汇集的重镇,也是一处承上启下、贯连南北的核心区域。同时,“三山五园”地区也是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约会大师第四期,特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海淀区皇家园林周边地区整治与保护规划的梁伟博士,讲述“三山五园”地区的规划、保护及其与当代生活、海淀社会发展的关系。

  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园林

  “三山五园”是一笔丰富的历史遗产,但如今,“三山五园”的各处园林建筑差异很大,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处于破败状态,有的已难觅踪迹,有的可能埋藏地下,有的只存在于文字记载中。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的基本核心态度可以概括成“保护”和“传承”四个字。作为当代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传给后代。而如何保护和传承“三山五园”,也是当代人面临的课题。

  保护文化遗产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要探索不同类型的展示方式,真正让广大市民体会到它的美,感受到它的价值。此外,要解决好当代文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应该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步伐相同步,两者互为因借、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旧时的皇家园林,为皇帝和达官贵人所独享,似乎跟老百姓格格不入;现在,“三山五园”都是城市的公园,是普通市民游憩休闲的场所,这种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全体市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并深受全世界游客的喜爱。这个区域已在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园林”。

  今天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有时候一抬头,会看见玉泉山,会看见颐和园的佛香阁。天气好的时候,远望西山,可以看到香山上的满山红叶……这些历史文化景观已经深深融合到了当代北京的城市景观之中。

  区域规划:“通脉”和“治点”

  对于“三山五园”地区的规划发展,“通脉”和“治点”是两个重要方面。

  “通脉”,即像中医一样打通脉络,要做到“保育山脉、理顺水脉、打通路脉、追溯文脉”。要格外重视对西山山脉的保育,保护好其间的林木和水土资源;保持“三山五园”地区水脉的梳理和通畅;尽可能完善这一地区的微循环路网体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追溯文脉”,也就是理清这一地区的文化脉络,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更为深入的历史研究。

  “治点”,即对一些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治理。在园和园之间,过去都是一些村庄,这些村庄在历史上和皇家园林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不是孤立的,不是一般的农居型村庄。这些地区,由于长期没有经过规范化建设治理,景观破败,市政基础设施不健全,甚至有一些违章建筑,这对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治理这些地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使它们与“三山五园”的功能整体更加一致,与园林环境搭配更加和谐。

  三山五园是一个文化区域,园子之间有历史、文化、功能上的诸多联系,要把这片区域看成一个整体,研究它的整体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发掘出它的核心价值。

  数字化再现“三山五园”

  怎样向普通大众更好地展示“三山五园”,使之感受到“三山五园”往昔的全盛风貌?怎样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山五园”,让人了解到它的前世今生?

  作为一处遗址公园,圆明园的情况较为特殊,这一地区的历史信息所剩无几,研究人员就需要采用各种手段收集历史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造园时期的各种图纸、御制诗、文献记载、绘画作品、黑白老照片等。现场考古发掘是探索园子过去情况的另一重要线索。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研究“三山五园”提供了便利,也使得它更好地走近了当代人的生活。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再现,为重现美轮美奂的圆明园提供了契机。

  我们对圆明园的研究,已经做了四年时间,但才刚刚起步。将圆明园总共划分了100个景区,目前大约完成了40个景区的复原和再现工作。对圆明园进行复原重构和展示,是一项浩瀚的工作,繁杂但意义重大。

  研究人员将取得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以后,通过专业手段构建三维模型,制作效果图,并通过纸质媒体、影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设备,以及3D影院、虚拟场景中的虚拟漫游手段等一些沉浸式体验设备,让大家能够感受到圆明园就在我们身边,能够想象、体验圆明园辉煌时期每个景点的情况、特征。

  推广到整个“三山五园”来说,其展示手段可以更丰富。结合园内现场展示,在园外,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对之进行更多了解。高科技的介入方式,是试图用最简单办法,让普通人感受到专业人员的工作成果,真正实现公共分享,达到传播、研究以及科普教育的目的。

  “三山五园”提升海淀品位

  海淀的“三山五园”地区是可与北京旧城比肩的历史文化区域。一方面,历史上它曾是皇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曾经是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军事重地,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见证了北京城八百年的建都史。同时,这里也是北京乃至全国的高等级文化资源聚集区。北京是世界级文化都市,而“三山五园”地区正是它的核心和代表区域。可以说,“三山五园”是北京的文化地标、城市文脉的基因。

  海淀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人们常说的“中关村、知春路、学院路”,简称“中、知、学”地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密集,是北京及全国的教育科研中心;海淀区北部,即“山后”地区,目前是科技产业的孵化、生产、创新基地,是正在培育和建设之中的高新产业聚集区;而处于两者中间的“三山五园”地区,历史文化汇集,具有承上启下、贯连南北的核心作用。

  对海淀区来说,“三山五园”地区的位置和战略意义非凡。在海淀区“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三山五园”地区,就是要利用独特的自然禀赋,把海淀区打造成为一个富有文化品位、具有“海淀气质”、独一无二的城区。未来,“三山五园”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并与城市景观、科技产业有机结合,其历史文化价值甚至可以转化成为文化产业的动力和原料。

  坐拥“三山五园”,海淀区将成为一个山环水绕、人文荟萃、安居兴业的首善之区,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

  本版摄影/刘培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