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书评周刊·历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书评周刊·历史

华裔科学家夫妇十余年寻访参加西班牙内战中国志愿者

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志愿者

2013年06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当世界年轻的时候》
作者:倪慧如、邹宁远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知道有中国志愿者曾经参加过国际纵队,让倪慧如夫妇感到非常意外——那个年代的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而自顾不暇,居然还有中国人关怀着世界另一端受法西斯欺负的人民。

  “那是一场非比寻常的战争,它呼风唤雨,曾经让毕加索的画笔愤怒,让聂鲁达的诗篇流泪,让加缪的心口淌血,让全世界四万多个男女老少志愿去西班牙……”

  旅美华裔科学家夫妇倪慧如、邹宁远夫妇的新书《当世界年轻的时候》,是倪慧如夫妇寻访到的参加西班牙内战(1936-1939)中国志愿者的故事,以及随后又支援中国抗日的一些国际医生的概况。在倪慧如夫妇十来年的寻访过程中,总有朋友会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要去寻访,他们是学科学的,并非历史学家。而该书在大陆出版后,他俩不得不再次不厌其烦地回答这个问题——“国际纵队是用自己的生命来体现四海一家的理想,人类追求四海一家的理想从来没有停止。”

  【关于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18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海明威、乔治·奥威尔、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人都对西班牙内战做了详细的报道和研究。1939年4月,西班牙国民军获得胜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解体,所有右翼组织合并,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独裁统治,进入佛朗哥统治时期,而波旁王朝复辟(王位悬空),佛朗哥担任摄政王直至去世。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闻名世界的国际纵队参与其中。

  那时候年轻人以为自己可以改造世界

  1969年,台大化学系本科毕业的倪慧如,踏上了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旅程,从此以后近二十年的时间,便几乎没有返台,因为他们上了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的海外黑名单。

  倪慧如赴美后便赶上了当时的中国学生保钓运动。学生们搞大串联,办报纸、杂志,搞读书会。那时还赶上了如火如荼的反越战运动,她受到了冲击。“那时不只是美国人反越战,还有其他国家。那时候年轻人的感觉就是,我们是可以改造世界的。在那个气氛下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次接触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所以那时候大家都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读毛选。”

  不过,理工科出身的倪慧如称自己并没有参加任何的政党,耶鲁大学博士后毕业后,夫妻俩都在企业做半导体研究工作。业余时间,他们热衷参加反战等社会公益运动,直到1985年,看到一部叫做《正义之战》的纪录片,讲述美国志愿者参加西班牙内战的故事。倪慧如夫妇从此开始关注西班牙内战。

  1986年,西班牙内战五十周年纪念,美国志愿者出了一本纪念册,附有密密麻麻的参战者名单。他们意外发现三个类似中国人的名字——Dong Hong Yick,Xhi Chang及Edwin Wang。

  倪慧如从未听说过有中国志愿者曾经参加过国际纵队,这个的发现让他们感到非常意外——那个年代的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而自顾不暇,居然还有中国人关怀着世界另一端受法西斯欺负的人民。谁说中国人真的只扫自家门前雪?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踏上了追寻中国志愿者的旅程。

  被遗忘的“国际主义”精神

  十余年间,倪慧如夫妇放弃空闲时间,一共考察了十三位有名有姓的华人志愿者的生平故事,但仍然有几十位华人志愿者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些华人志愿者中,有长期留学和海外工作的知识分子和工程师,还有大字不识的工人,如刘景田和张瑞书,他们在一战期间被协约国从山东招聘到法国,加入了近二十万的华工队伍,战后他们成为法国雷诺汽车厂的工人和工会组织者。西班牙内战一爆发,他们就报名上了前线。有一张张瑞书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照片,在当时流传很广,后来被印在了西班牙内战一周年的纪念册上面。张瑞书走在马德里街头,都能被人认出来而获得拥抱。

  国际医生白求恩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对于当时来华的其他国际医生,却所知甚少。这本书记录了二十位从西班牙战场来到中国抗日前线的国际医生——白乐夫、甘扬道、爱德华、毕道文等等。

  在十几年的寻访过程中,一些国际志愿者相继病老离世。1999年12月22日,这本书写到尾声时,德国志愿者白乐夫医生,在他93岁生日当天离开了人间。他的讣文上这样写道:“现金请交给Cuba Si,为古巴儿童买牛奶。”

  【对话倪慧如】

  “物质是填不满人心的”

  新京报:纪念西班牙内战和国际纵队在世界很流行?

  倪慧如:全世界许多的国家年年都纪念国际纵队,都有办演讲会,甚至有奖学金。每年有人征文,请中学生或者大学生写文章,然后挑选出最好的几位,给他们奖金。还有,做一套教学的材料,给中学老师或者大学教授教课,还有巡回展览,非常普遍。所以,这个议题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在逐渐增加,在每个国家都有。

  新京报:昨天有学生提问,提到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肯定弗朗哥在转型时期的和解的宽恕,而且共和国政府内部也有很多派别和极端行为。你有没有做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和想法?

  倪慧如:我想,无论任何一个主义底下都有各式各样的派别,就像手有不同长短、不同形状,但是当你要抵抗的时候,握起拳来是在一起的,我的理解是这个样子。虽然他们里面有不同的,或者有争论,里面有斗争等等,但是绝对不影响抵抗的这个精神。所以我们要看的是整体的精神,对不对?其他的是枝节的东西,不应该影响到我们对整体精神的理解。

  新京报:你觉得这个整体精神是什么?

  倪慧如:就是四海一家的理想。就是说全世界都不分任何的国界,不分种族,大家对一个不正义的事情,一起共同来帮忙。你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就来帮你,我不懂你的语言,我也不认得你,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来互相帮助。

  新京报:你觉得全世界人民纪念国际纵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潮,是理想主义吗?

  倪慧如:我们的想法是类似的,就是觉得太美好的东西应该让多一点人知道,应该沿承下去。曾经有人是这样活的,把这个理想给我们活出来了,他们是用生命来证明的,这个东西是存在的。

  西班牙内战年代,美国的黑人跟白人在军队里是分开住的,是隔离的,可是在西班牙内战时,在美国队伍里他们是同队的。而且,有一个黑人是当领导的。在美国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一个破天荒的事情。在西班牙的战场上,他们居然真正实现了不分种族。所以那个黑人说,他真舍不得离开西班牙,因为在西班牙第一次感觉到被人当做人对待。那个感情非常非常深刻,所以他们一辈子不能忘记西班牙内战。

  新京报:为什么一直没有历史学家挖掘这个事情,而由你们做自然科学的人来做这样的事情?

  倪慧如:不晓得,也许我们的机遇大概比较好吧,就是碰到这些美国的老战士,因为我们常常跟他们在一起。

  新京报:我看这个书的题目的感觉,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年代,现在没有理想主义。

  倪慧如:对我来讲,我觉得,人心的年龄是可以超越年龄、超越时代、超越时空的。看看你自己心里面的火是不是还在燃烧,当你的火种没有的时候你就已经老了。

  新京报:我怎么感觉我们好像已经很老了,你还很年轻。

  倪慧如:上次有一个记者也是同样跟我这样讲。因为我是看了这些层出不穷的,一波又一波的社会运动,不只是在美国的社会运动,在全球其他地方的社会运动,我都看到无穷的契机,无穷的生气,人们不断地在寻找,用他们的身体来寻找实现的四海一家这样的精神。包括我举的那两个例子,全球的反战运动跟全球的占领运动,你只要参加游行,参加那个聚会,你就会完全理解那种精神。

  所以我觉得,可能人都有一个心想要填满,物质是填不满人心的。人的心需要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对更多人的关怀,当你以此填了心,那种宽阔与深邃,会让你突然觉得自由,感受到无穷的欢乐,好像宗教一样。

  人心的年龄是可以超越年龄、超越时代、超越时空的。看看你自己心里面的火是不是还在燃烧,当你的火种没有的时候你就已经老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玲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