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4: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24:文化新闻·动态
下一篇

作家、学者聚谈“我们的精神处境”

梁文道 追逐利益未必导致底线失守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6月22日下午,“2013财新思享日”论坛上,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做了题为《底线》的主题演讲。

  新京报讯 (记者于丽丽)“2013财新思享日”6月22日下午举行。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做了题为《底线》的主题演讲。他逐一分析了当下中国普遍存在的“道德沦陷”和“底线的失守”,认为这些并不是很多人所归因的“市场带来的逐利”或者“信仰的缺失”,而是当一种制度出问题的时候,它同时还会败坏道德。因为一个糟糕的制度可以让道德的风险被置换掉,从而消解人的惧怕心理和犯错成本。

  良好生活不等同于快乐、幸福

  当天论坛的沙龙共分为哲学、文学和阅读三个部分。在哲学论坛讨论中,学者陈嘉映和刘擎认为所谓良好的生活既与外部共同体有关,也与个人的品德和心性有关。因此,理性思考始终伴随着“认识你自己”的过程。近来因为《中国有多特殊》一书跃上畅销书榜,而为更多人所关注到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谈及自己从理工科转到人文研究的缘由,就是他觉得原来那个专业领域没有解决他当时最深、最紧迫的疑问,即人应该怎么生活,时代和社会应该怎样。经过阅读探索后,他发现这些原则非常混乱,一切的探索都是过程中的东西,并认为现代人需要一个坚如磐石的基础,这样一个思维可能是虚无主义的来源之一。

  在何为良好生活的界定上,他们俩都认为良好生活不等同于“快乐”和“幸福”。其中刘擎更为强调外部共同体对自我建构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一个人作为一个完全孤立原子化的个人,甚至都不会知道什么叫自我。自我应该理解成一个关系性的概念。”陈嘉映则更多谈及,通常认为过着良好生活的人都是有品格的人,这种品格就是希腊人所讲的那种品格,是指能让一个人站起来的那个东西。

  作家写新闻是否等同非虚构小说

  在文学论坛中,作家陈冠中、薛忆沩以及“思享家”系列丛书作者之一王昭阳一起讨论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陈冠中谈及当下非虚构写作流行的一种说法:现实比小说更魔幻,这个时候往往有些作家就觉得不用写小说,写新闻就好了,写报道就好了,或者把报道用小说的写法写出来,成为非虚构小说。王昭阳则表示,自己在选择文学作品时,更愿意看是否“被打动或者感觉到生存状态的共鸣”。在谈及阅读的论坛中,读书人王强表示,如果把精神认为是有生命的,他认为我们从小到大不断进入的私人阅读史以及它带来的自我发展最能解释今天的自我如何构成这个问题。

  【演讲摘录】

  “在我看来,你生产食品不在里面下毒这不是商业伦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做人的伦理的问题,这就是底线,你不用跟他们讲商业伦理,我们都没有上过很专业的商业伦理课,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今天卖面,我不能放毒,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底线。”

  “今天这个社会除了利益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了,这是我们很常见的一个讲法。但是这样的讲法坦白讲我是非常怀疑的,因为世界上奉行市场经济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太多太多了,几乎每一个地方的人都会抱怨一下今天的人都太看重物质利益了,这个是几百年来无数的作家、思想家都不断在抱怨的事情,但是仿佛我们并不觉得那些很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好像是一个道德底线崩溃的社会。为什么中国就是呢?” (梁文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