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北京新闻·社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0:北京新闻·社会
上一篇

戒毒人员康复站里听音乐聊家常

天堂河戒毒康复所与相关部门设立辅导站,推行康复所—家庭—辅导站循环模式,帮戒毒人员戒毒、就业等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张玉学 实习生李锐嘉)明天是国际禁毒日。昨天,天堂河戒毒康复所所长孙本良介绍,康复所与东城等区合作,在街道设立戒毒康复辅导站,形成了康复所——家庭——辅导站——康复所循环工作链条。

  戒毒者

  有心事了就来聊聊

  东城区阳光中途之家辅导站是天堂河戒毒康复所与东城区合作设立的戒毒康复辅导站。

  6月22日9时,戒毒康复人员萱萱(化名)来到辅导站做心理辅导。她说,大概每月都会来辅导站3次,“有心事了就来聊聊天”。

  走进辅导站,萱萱坐在音乐治疗室的沙发上,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深呼吸。她面前屏幕上显示的“树”,随着时间长得越来越繁茂。五分钟后,屏幕上显示“(心理辅导)任务完成度100%”。

  辅导站的心理咨询师李老师介绍,沙发的按摩,可以帮助萱萱放松,“树”的枝叶越多,表示她越放松。

  李老师称,康复人员从戒毒所出来到融入社会会有一个过渡期,其间,他们会因对社会的抵触或来自家庭的压力,产生焦虑情绪。这个疗法能帮助他们舒缓焦虑情绪。

  康复所

  94人实现3年以上戒断

  孙本良介绍,自2011年,戒毒康复所先后与石景山、东城、朝阳、大兴等区合作,在街道设立戒毒康复辅导站14个,形成了康复所——家庭——辅导站——康复所循环工作链条,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家庭后出现复吸风险时,可以返回康复所,及时规避复吸风险。

  据了解,康复所累计收治康复人员900余人,400余人与康复所有长期联系,其中94人实现3年以上戒断。另外,还帮助20余名康复人员解决了就业、低保等问题。

  ■ 故事

  “辅导老师帮我干起了煎饼摊”

  53岁的张强(化名)因为吸毒先后三次接受强制戒毒。

  “2012年初,第三次戒毒出来,家里没人来接,只有安定门辅导站的袁老师来了。”张强说。

  张强说的袁老师,是安定门辅导站的袁志新。

  袁志新介绍,张强没有生活来源,快过春节了,连买年货的钱都没有。辅导站知道后,联系居委会、社保所给他和孩子申请了低保。

  “那时候才觉得,原来还是有人关心我们这些吸毒者的。”张强说,“去年7月21日大雨后,家里房子漏雨,是辅导站和居委会过来帮着修好的。去年的生日,也是和辅导老师一起过的。”

  张强说,自己有个10多岁的孩子,考试成绩只有十几分。他一着急,就打骂孩子。结果,父子关系日益疏远。在一次心理辅导中,孩子说“这些年因为我吸毒戒毒,受到不少白眼和委屈……我才明白孩子心里多难受”。袁志新老师知道后,与孩子的老师交流,还帮孩子联系了一位免费家教,孩子的成绩慢慢提高了,父子间的关系渐渐缓和。袁志新还帮着他协调相关部门,借钱为他添置工具和原料,让他在临街支起了煎饼摊。现在,他每月能挣1000多块,他用这些钱给孩子买了电脑,布置了孩子的房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