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旅游周刊·远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9:旅游周刊·远方

遵义 红色历史嵌入黔北山水(2)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娄山关景区不仅仅是红色景区,良好的植被覆盖,多条登山道路使这里成为当地户外爱好者的集结地。
豆腐干是板桥镇当地特产,纯手工制作,口感鲜美。

  (上接D18版)

  这两年围绕遵义会址又恢复了长征时期的一些遗址,如陈云及刘伯承旧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办公地点,进门处的墙上展示了几十种当时苏区内流通的货币。

  非节假日和旺季时,参观的游客并不拥挤,也并没有很多老年游客,很多中青年站在会址前或者其他题字匾额下拍完到此一游照后,都会很认真地在每个房间里转一下,在介绍当年历史的文字前读一会。和人们从学校课本上读到的遵义会议不同,在这里,红色历史的场景嵌入到黔北的房屋中,嵌入到了黔北的方言的文化中,反而接了地气,而不是只停留在被教科书固化的那一段文字中。

  娄山关脚下的“现代”乡村旅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场著名的战斗和一首著名的诗词让娄山关声名远播。娄山关,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小尖山战斗遗址附近至今还能看到当年娄山关战役的壕沟,巨大的摩崖石刻“娄山关”则成了合影的必到之处。但娄山关不仅仅是红色景区,良好的植被覆盖,多条登山道路使这里成为当地户外爱好者的集结地,用汇川区旅游局的规划用词是——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区,既有山地观光,又有运动休闲,还有避暑度假。

  从气候上看,夏季的遵义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不会像重庆火炉般酷热,因此对于重庆人来说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娄山关脚下的板桥镇近两年就做起了重庆人的生意,这里的乡村旅游不是周末观光般的农家乐,而是一住就一两个月的乡村度假,每到夏季,一拨又一拨的重庆人驱车两三个小时来到这里,在乡村旅店里呆上一两个月,1500元左右的花销管吃管住,打打麻将,爬爬山。如今,该项旅游服务在板桥镇非常发达,几乎周边村庄家家都具有接待度假游客的能力,接待点共有302家,例如金钟人家是由兄弟几个共同经营的家庭乡村旅店,在当地做得最大也最有影响,100多个房间到了夏季全部满员。

  藤编的家具存在于很多遵义人的童年记忆里,家家都会有这种凉快耐用的物件,但城市化进程带来更多标准化程度高设计感强的家具,藤编制品渐渐淡出了生活。但是在板桥镇,藤编依旧是旅游的看点和当地人的生计,在镇上的一家作坊里,男人们用竹竿和绳索绑出框架,女人们则用软软的藤条在架子上不断地缠绕,缠绕出了椅子,缠绕出了床,缠绕出了娃娃们的玩具,也缠绕出了现代家庭中的各种摆件。

  ■ 食在这里

  肉汤卤出豆腐干

  加工厂就在板桥镇上,一大张豆腐片做出来后压实,切成几厘米见方后放在卤肉汤卤,然后拿出来晾干即可食用,咬开的切面中豆腐细腻,很少气泡。据说板桥的黄豆生长在大娄山里,不受工业污染又用当地泉水泡浆、卤煮,所以口感新鲜。

  遵义人的早点——羊肉粉

  选用当天宰杀的肥羊,剥皮后不用水洗,加生姜入锅,熬炖一晚到天亮。制粉的米选用当年出产的上等新米。佐料有辣椒、葱白、蒜白、花椒粉等。羊肉粉还可做成鸡丁羊肉粉和板栗羊肉粉等多种花样。是遵义人的早点之一。

  蘸着吃的豆花面

  其“宽刀面”选用上等面粉掺和新鲜鸡蛋,再加少量芡粉和碱水制作而成,“豆花”选用黄豆磨浆点酸水而成水豆腐,然后再用豆浆煮熟,细嫩软绵。“佐料”有肉末、麻油、熟菜油、细辣椒油、猪油、姜丝、香椒末、葱花、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丁等,有的还加上细碎的鱿鱼、鸡丁、猪蹄筋等。食用时将煮熟的面条盛装在碗内,盖上煮熟的豆花,盛上豆浆。用小碟盛拌匀的佐料,用筷子将面条和豆花挑进小碟内,边蘸佐料边吃。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