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对“钱荒”不宜过度解读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关注“钱荒”

  “亲妈”并没有变“后妈”,只是看到孩子摔倒没去扶,希望他自己爬起来而已。

  最近媒体上最热的话题莫过于“钱荒”,忽然间货币发行过多可能导致通胀就变成了资金短缺可能导致通缩,而且很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很多读者第一次知道了一个词“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这个中国银行间互相借钱的利息代表着整个国内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这次银行间拆借利率突然上冲到异乎寻常的高点,震惊了整个世界,媒体惊呼央行“亲妈”变“后妈”。接着就出现了很多种解释。

  一种是“饿死影子银行”论,即中国央行主动制造一次“可控金融危机”,试图消灭“影子银行”。

  不过仔细一分析,这种说法很有问题。一个企业遇到资金困难,首先是要停掉不怎么赚钱的业务,而保留赚钱多的业务。商业银行也是企业,也是要追逐利润的,它们如果资金短缺,做出的反应也是一样的。现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缩减利润较薄的实体经济贷款业务可能会成为银行“断尾求生”的首选。因此,央行如果企图搞“饥饿疗法”的话,很可能影子银行没“饿死”,实体经济先“饿死”了。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

  再说通过紧缩银根来逼迫商业银行就范,也不靠谱。管理层完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清理表外业务,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一千”的做法。

  第二种是热钱流出论。这种说法认为利率突然飙升是因为热钱大量流出,导致货币供应不足。自去年热钱流出论就比较流行,只是到了去年年底热钱流入中国的迹象非常明显,就转为流入说。到了今年5月,随着美联储停止增发美元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资金流出明显,国内热钱流出论又盛行起来。不过诡异的是,人民币指数在6月17日之后居然是上涨的,这说明当时有外汇大笔流入。因此这种热钱流出论似乎跟市场情况对应不上。

  第三种是制造可控金融危机促进改革论。这种论调认为中国有意制造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来淘汰差的银行和企业,倒逼产业升级,以推动经济改革。

  这种说法有点太一厢情愿,世界上有“可控”金融危机吗?怎么能保证好的银行和企业不受拖累呢?即使是一家中小型银行倒闭,也会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拖累很多实体经济企业和金融机构。至于产业升级,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第5个年头了,产业一直都在洗牌升级,还用得着这样倒逼吗?况且经济改革的方向基本上是市场化,很多人认为是要增强民企,但如果来场金融危机,还是民企死得快。因此这种说法也很不靠谱。

  第四种是扎破房地产泡沫论。根据这种说法,政府是想通过收紧银根,让开发商缺血,迫使其抛售房产,使房价下跌。不过政府打压房地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银行贷给开发商的钱很少,主要是影子银行和外资借钱给他们。再说现在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稳增长,希望房地产市场泡沫慢慢消失,这种拉着整个经济跟房地产市场同归于尽的方法明显不合常理。

  剩下还有政府打击贸易套利、银行期限错配等说法。政府打击贸易套利是四五月份的事,当时虽然出现资金外流,但shibor并没有受多大影响,还是保持4%以下。银行期限错配论认为,有些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热衷期限套利,造成了短期借来的钱,投入长期资产中,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被投入到长期资产中,而因为货币乘数效应,长期资产又没有足够对应货币存放在各大银行,因此就导致了资金异常短缺。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央行不但要给各大银行“断奶”,还要每天发20亿的央票回笼资金来“抽血”。

  目前关于银行间拆息异常拔高的解释,大部分说法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前提:政府支持央行故意要整商业银行。但好像这些观点基本上都不能自圆其说。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路,6月20日“事件”会不会只是一次正常的市场现象,不过是央行没有干预而已?以前每次资金短缺的时候,央行都出面干预,而这次没有动作。“亲妈”并没有变“后妈”,只是看到孩子摔倒没去扶,希望他自己爬起来而已。

  □赵亚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