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文娱新闻·关注(一)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文娱新闻·关注(一)

南锣鼓巷戏剧节上演,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风马牛戏剧节征集剧目,三家负责人谈运营压力

小剧场戏剧节 小有小的难处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狂人日记》是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代表剧目之一。 图/CFP
《泰特斯2.0》是近年南锣鼓巷戏剧节的代表剧目。
《非常悬疑》参与了风马牛戏剧节演出。

  日前,南锣鼓巷戏剧节正在上演,而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和风马牛戏剧节都已开始剧目的征集。这些以小剧场剧目为主的戏剧节,相较国家级的大型戏剧节,虽然单个剧目小,但整体量级却不小。除了横跨一两个月的数十部国内外剧目,往往还有配套举办的一系列戏剧活动。一个戏剧节从最初的筹划到剧目的上演,背后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运营过程?从资金来源、成本分配,再到票房回收,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本报选取了北京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戏剧节来讲讲背后的故事。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不让青年戏剧人与梦想说再见

  为了给从大学生戏剧节涌现出来的那批青年戏剧导演继续创作的平台,大戏节的“青年单元”成了日后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三个戏剧节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今年9月它将迎来第六届。青戏节脱胎于大学生戏剧节(以下简称“大戏节”)的“青年单元”。

  自2001年创办起,大戏节相继涌现出黄盈、顾雷、邵泽辉、赵淼等多位优秀的青年戏剧导演,而随着他们毕业走出校园,既没有机会进入国家院团,也不能再以大学生名义参加大戏节,即将与戏剧梦说再见。于是大戏节的发起人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东方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等人决定将“青年单元”从大戏节中拆分出来,也让这些趋于成熟的青年戏剧人有一个更高的平台。

  2007年8月末,随着大戏节最后一部戏《寻找春柳社》的落幕,首届青年戏剧节接踵而至。这届青戏节共呈现了9个作品,其中内地6部,顾雷的《寻找春柳社》再次在青戏节上演,此外还有他的另一部作品《海与阳伞》、黄盈的《未完待续》、王翀的《阿拉伯之夜》、王晓鑫的《流亡》、苑彬和秦鹏的《三流作家老马》、石展的《像堂吉诃德一样》。此外,首届青戏节还有两部港台作品加入:香港戏剧人张艺生与台湾莫比斯圆环剧团合作的《Follow you, Follow me》,以及台湾外表坊时验团带来的《云淡风轻》。

  从剧目上看,首届青戏节已经初具规模,剧目质量与大戏节拉开了距离。在这届青戏节之后,孟京辉找到杨乾武希望“入伙”,于是从2008年起,孟京辉担任了戏剧节的艺术总监,青年戏剧节开始改叫“北京青年戏剧节”,也从这届开始重新“计数”为首届。

  2008年的首届北京青年戏剧节在9月中下旬登场,11部戏、12位导演、7场论坛,除了黄盈、赵淼、邵泽辉、王翀、何雨繁这些大戏节的“老面孔”外,李建军、康赫、周申、刘露、姬沛这些新人导演也开始崭露头角。2009年,青戏节的英文改为Beijing Fringe Festival,力争向国际上多个影响力广泛的边缘艺术节看齐。从2010年起,北京青年戏剧节升级为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国外剧目的比例开始大幅加大,同时也积极支持国内青年戏剧人的优秀剧目走向海外。

  南锣鼓巷戏剧节

  从一部反映社区文化的话剧到“文学剧场”

  蓬蒿剧场创办人王翔拿到政府给的10万元制作费做《锣鼓巷的故事》,之后又自掏腰包,策划了7台节目。

  如果说青戏节的诞生是大戏节多年耕耘后的一次大丰收,那么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和风马牛戏剧节的产生则有更多偶然的色彩。

  今年第四届的南锣鼓巷戏剧节由北京市东城区戏剧建设促进委员会主办,蓬蒿剧场承办。事情的缘起是2009年10月,东城区政府交道口办事处李铁生书记曾找到蓬蒿剧场经理王翔,希望合作一部反映社区文化发展变化的话剧,并给了10万元制作费。王翔根据自己创办蓬蒿的经历写出了话剧《锣鼓巷的故事》,在这些经费的基础上又自掏腰包,制作了《塞纳河少女的面模》、《我是海鸥》两部童道明编剧的戏,还东拼西凑找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北方昆曲剧院和午夜飞行乐队,最终策划出了7台节目。首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在2010年5月开锣了。

  南锣鼓巷戏剧节此后一直致力于打造“文学剧场”,推出了童道明、费明等剧作家的多部作品,以改编老舍作品为主的编、导、演全能手方旭也是从这个平台成长起来的。

  风马牛戏剧节

  来自网络论坛的线下活动

  一开始,草根色彩就很浓重,一些非职业剧团都参与其中。

  “风马牛”品牌由国内某地产企业家冯仑创立,最初是一个网络互动论坛,戏剧节则由该论坛的线下活动发展而来。风马牛戏剧节至今改过三个名字,2009年首届的时候还叫“风马牛草根戏剧节”,在方家胡同46号院黑方剧场演出,3部剧目《我们结婚吧》《神也别得瑟》《奋斗1992》都由非职业剧团创作演出,草根色彩浓重。

  第二届改叫“风马牛戏剧嘉年华”,地方挪到了海淀的东联艺术工社,5部剧目也开始有专业团队的参与。到了第三届之后,风马牛戏剧节开始固定在木马剧场举办,制作团队也相对稳定。

  ■ 三个戏剧节概况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时间:创办于2008年,每年9月举办

  地点:蜂巢剧场、国家大剧院小剧场、朝阳9剧场等分布在全市的小剧场

  特点:主打实验戏剧,先锋范儿、国际范儿,是青年戏剧导演成长的平台。

  核心团队:杨乾武(监制)、孟京辉(艺术总监)、傅维伯(制作总监)、邵泽辉(节目总监)、郭琪(执行监制)

  代表戏剧人:黄盈、赵淼、邵泽辉、李建军、王翀、裴魁山、何雨繁、李凝、康赫等

  代表剧目:《西游记》《壹光年》《在变老之前远去》《狂人日记》《椅子2.0》《一出梦的戏剧》

  ★南锣鼓巷戏剧节

  时间:创办于2010年,每年5月至7月举办

  地点:蓬蒿剧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国话先锋剧场等东城区的小剧场

  特点:主打文学剧场,整体文艺范儿,力推优秀剧本、剧作家,此外举办了一系列丰富的戏剧活动。

  核心团队:王翔(艺术总监)、赖慧慧(运营总监)、梁丹丹(创意总监)

  代表戏剧人:童道明、费明、方旭等

  代表剧目:《塞纳河少女的面模》《我这一辈子》《塘鹅》《泰特斯2.0》《蒋公的面子》

  ★风马牛戏剧节

  时间:创办于2009年,每年10月至12月举办

  地点:方家胡同46号院黑方剧场(第一届),东联艺术工社(第二届),木马剧场(第三届至今)

  特点:每届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从最初的草根范儿成功转型为潮范儿,近些年的主题如“空间主义”、“多媒体”都应和了当下世界流行的戏剧发展趋势。

  核心团队:唐虓珲(总策划)、苏丹(总策划)、李唫(执委会总监)

  代表戏剧人:王翀、王子川等

  代表剧目:《易卜生戏剧全集》《非常悬疑》

  C03版-C04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