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与神十载人飞行任务实现全部预定目标,为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 ||
| ||
|
新京报讯 (记者王姝)“准备充分,实施顺利,成果丰硕,完美收官,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昨日11时许,神十返回3小时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出现在国新办发布会现场,微笑着说。
王兆耀是受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委托,向媒体通报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主要情况。与他同时出现在新闻发布台上的,还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
王兆耀表示,天宫一号与神十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了全部预定目标,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第一步完美收工,并为第二步载人航天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在2015年前后发射。据袁洁介绍,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家族成员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中型运载火箭,将全面承担空间站建设、空间发射任务。
【焦点1】
载人空间站计划2020年建成
王兆耀表示,2005年2月,我国政府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其主要任务有两大项:突破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技术;掌握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第二步第一阶段,我国完成了天宫、神七、神八、神九、神十5次发射;突破了以气闸舱、手控交会对接和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等技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体发展规划和计划,下一步将开展空间实验室工程的研制建设。
他说,与其同步进行的载人空间站工程也在顺利推进,计划在2018年前后发射试验性核心舱,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将发射一系列货运和载人飞船,向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提供物资的补给和成员的往返。
【焦点2】
新一代运载火箭十二五首飞
袁洁表示,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空间站时代。
随着空间站的建设和未来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发展,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的能力和任务适应性,已不能满足任务的需要,要求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开展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家族成员是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
这两型火箭目前处在初样研制阶段,整体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十二五期间实现首飞,今后将主要在海南发射场执行相应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王兆耀表示,现在海南发射场火箭的总装测试厂房和发射塔架以及航天器的总装测试厂房、指挥控制中心等主体结构设施,都已基本完工,可以按照计划实施下一步的发射合练。
【释疑1】
聂海胜出征时体检净重72公斤
疑问:有消息说,聂海胜目前的体重是74公斤,比之前长了7公斤。
回应:邓一兵说,聂海胜参加神十任务发射出征的当天进行了体检,空腹净重72公斤,“网上说的67公斤是聂海胜2005年参加神六任务时的体重,到现在有8年了”。
太空授课过程中,聂海胜用质测仪测量质量时,穿着舱内的工作服、内衣、舱内工作袜,还有舱内用鞋,“这些约1.89公斤,所以太空授课时测量出的聂海胜的质量和他的实际体重是相符的”。
【释疑2】
王亚平“生于1980年”无疑
疑问:网上很多人在质疑王亚平的年龄。我国航天员在选择过程当中,是不是必须已婚或者已育?
回应:邓一兵表示,我国已主持过五次载人航天发射,每次执行任务,航天员的基本信息都是发射前一天才正式公布,“此前所有的报道都是道听途说,甚至是子虚乌有”。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无论是王亚平的公民身份登记信息还是入伍登记信息,显示的出生年月都是1980年1月。至于网上讨论的问题,据我了解,这跟前几年媒体的报道失实有关。”
他说,航天员的选拔对已婚已育没有硬性规定。另外,现在没有证据和数据表明航天飞行对人的生育能力会造成影响。
【释疑3】
聂海胜出舱耗时85分钟
疑问:神舟十号返回舱落地后,大概经过100多分钟,航天员才出舱,这过程中都做了什么?
回应:邓一兵表示,工作人员主要进行几项工作:进舱帮航天员解开束缚带,把航天员放在一个相对舒服的位置,进行体能恢复,同时要对航天员进行一些基本的医学处置,包括喝一些功能饮料。
航天员在天上生活、驻留的时间越长,回到地面后的耐力下降得越多,恢复的时间相对来说就会更长。聂海胜的出舱时间是85分钟。
【释疑4】
刘洋留给神十航天员礼物:中国结
疑问:神九航天员曾说在天宫给神十航天员留了礼物,到底是什么呢?神十航天员究竟有没有在太空当中找到这些礼物呢?
回应:央视通过设置在太空一号镜头显示,神十指令长聂海胜朝镜头出示了一个红色的中国结,之前,神九航天员刘洋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中国结是她亲手制作的,之后这个黄色的方形卡片上写着“祝愿战友们每次任务都安全、顺利、圆满成功!刘洋 2012年6月28号”。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发现几张方形的福字卡片,其中一张卡片写着:“欢迎你们来到天宫一号!刘旺2012年6月27号。”(据央视)
新京报记者 王姝(除署名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