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书评周刊·书撷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书评周刊·书撷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说 毛泽东默许放“卫星”

2013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回看毛泽东》

作者:罗平汉

版本:人民出版社 2013年5月

定价58.00元

  中央党校党史专家罗平汉研究毛泽东的专题文集,其中包括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朱毛之争”与古田会议,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失去对红军指挥权,1937年12月会议毛泽东被“孤立”等内容。罗平汉的研究显示,毛泽东一直没有真正相信“大跃进”中的高产“卫星”,但是他默许了这种行为。

  1958年“大跃进”在农业生产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各地争先恐后大放各种高产“卫星”。将虚假的高产典型命名为“卫星”,最早见之于报端的,是1958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这天该报报道了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第二生产大队,有5亩小麦丰产试验田,每亩平均实产2105斤的消息。

  仅过了四天,《人民日报》又报道说,卫星农业社第一大队第二分队,“又有2亩9分地总产量达到10238斤6两,平均亩产3537斤7两5钱,比二大队的最高产量每亩多1425斤,超过这块地去年亩产750斤的三倍多”。这时正好进入夏收季节,受这两篇报道的影响,各式各样的“卫星”也就开始争相竞放,而且产量越放越大,品种也越放越多。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视察了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农村。视察中,他得到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这年粮食大增产而且不是一般的增产。但是,对于过于离奇的粮食亩产万斤之类的“卫星”,并未正面做过肯定,基本上是持不置可否的态度,甚至还流露过某种怀疑。

  有人认为毛泽东是相信亩产万斤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了钱学森6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短文的影响。其实,高产“卫星”实属违背常理,稍有农业常识的人都不可能信以为真,只不过是谁也不愿把其真相揭穿而已。毛泽东的态度其实也是如此。之所以在1958年没有对那些高产“卫星”提出质疑和批评,并且默许了这些“卫星”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虽然清楚“大跃进”中存在虚报浮夸,但基于对干部群众“大跃进”热情的肯定和保护,而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了这种现象。

  在这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说:要跃进,但不要空喊,指标很高,实现不了。

  从毛泽东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其实他对于“大跃进”中的虚报、空喊并非不清楚,但他对这种现象却没有加以制止。他认为,好不容易通过反冒进,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生产工作热情,如果因为有些过高的指标,有些虚报浮夸的成分,又来一次1956年那样的反冒进,就会压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泄了六亿人民的气。所以,不论是对各地发射出的各种高产“卫星”,还是对粮食产量成倍增加的汇报,他都采取了默许和容忍的态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