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5:特别报道

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行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08年8月8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李宁凌空高举火炬,最终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当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新华社记者 郭大岳 摄

  【编者按】

  从1988年至2013年的这25年,是实现“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关键的25年。这25年,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10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期。时代的风云际会,这期间无数“追梦人”不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洞见未来,引领潮流。

  我们挑选25位追梦人,分“领导者”、“思想者”、“创造者”三个系列,分别讲述他们的追梦故事。

  “领导者”具有面向未来的决断力,他们总是能够判断未来趋势,勇敢地决定抛弃什么、坚持什么,并排除一切困难,将梦想变为现实。

  “思想者”具有面向未来的洞察力,他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洞察各个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创造者”具有面向未来的创新力,他们总是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创造新的可能,即便现在看似完美,也要不断超越。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原,梦想也是如此。在他们的人生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梦想以磁石般的引力,引导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1988年,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

  这是众声杂陈的一年。在1988年,你可以听到崔健的《一无所有》,能在北京看到Beyond的第一场内地演唱会,而在大众中流行的则是高亢的“西北风”。

  电影《红高粱》以肆意的热情赢得世界的认可。诗人们以梦为马,一群年轻的文学研究者开始了对文学史上被遮蔽作家的“打捞”。

  这是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不再像最初,对外面的世界只是新簇簇的好奇。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学着重新打量未来。

  这一年,物价闯关以失败告终。北京第一批私营企业主开始注册;海南成为特区;海外归来的报国者筹建中国股票交易所。

  时代是个人命运的马达。时代催生的梦想家,犹如繁密多姿的森林,参差各异,却从不孤独。

  梦想的开局

  2009年,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白岩松这样形容他的1988年。“那一年,我20岁,从边疆小城来到了北京。”

  他对1988年最鲜活的记忆是第一次品尝可口可乐。迷上帅气的迈克尔·杰克逊,美国第一次在他的感受里变得具体而微。

  他很难想象自己以后在耶鲁大学的讲坛上,谈起“中国梦”会想起第一口可乐的滋味。未来和美国在当时还是学生的他眼中,还只是一个模糊的远景。

  而身为北京大学外语系老师的俞敏洪,当时的梦想和美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想出国。

  1988年,出国是一种潮流。俞敏洪常常发现周围的朋友“失踪”了,接到海外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上了北美大陆。

  他出国的梦想不断碰壁。俞敏洪常常会讲起,他为了省钱,在超市里等鱼死了再买的故事。拒绝继续贫穷,成为他改变的力量。辞职之后,他提着浆糊去电线杆子上贴传单。

  他的梦想始终没有离开美国。不同的是,他成为一个美国梦的输送者。“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为这句话贴上了自己的人生标签。

  对于25岁的潘石屹来说,他的梦想实际而干脆。他没有多少犹豫,就辞去了铁饭碗。1988年,海南成为特区的消息一传出,他揣着1000元钱,加入“闯海”大军。

  在1988年,李宁的决定也让人印象深刻。带有赌气的成分,他不愿在体制内做一个体育官员。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给人留下的更多的可能性。他接受了李经纬对他的邀请,来到了广东。

  在1988年,敢于突破种种限制选择冒险的人,大多有非凡的勇气。他们不习惯一看到底的生活,他们选择了离梦想更近的那条路。

  失败者之歌

  “1997年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1997年算得上惊心动魄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亚洲金融危机;小平去世;香港回归。

  很多雄心勃勃的梦想家在这一年被“淹没”了。而“落魄到不行”的冯小刚,却在这一年,以一个“好梦一日游”公司的故事,开始了他的贺岁片梦想之路。

  多年之后,他都难掩自己的兴奋,“当年选择拍贺岁片,就像买中一只绩优股,一路涨到现在”。

  幸运到不幸,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史玉柱在1997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他构建了一个过分庞大的帝国,最终坍塌了。

  史玉柱的巨人大厦从38层到54层,再到70层,他离失败越来越近。

  史玉柱,这个青年的偶像、政府和媒体的宠儿,1997年底他背负2亿元债务离开珠海,被追债成为他东山再起之后最大的梦魇。

  史玉柱评价1997年的自己,“好大喜功,好高骛远”。但这个对市场超级敏感的商业天才并没有沉寂多久,他用脑白金和网游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并不是每个人跌倒了,还能爬起来。1997年,很多人的梦想就止步于此。

  留下来的是清醒者。

  王石从其他失败者中吸取教训,保持着他的清醒。1997年,万科收缩战线。在一次会议上,王石总结万科的四条教训,第一条就是“不要轻易上高层项目,否则不是里程碑,而是墓碑”。他说,手中有钱加头脑发热之后的决策,往往是灾难性的。

  从1988年,王石就梦想着万科能成为一个专业而现代化的企业。他争取股份制试点,在遭受阻止后靠着灵活的政府公关,为万科的未来扫清道路。

  柳传志也是清醒的。他对股权清晰的谋划,一直贯穿在他的企业梦想之中。在他看来,这是联想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不断的失败与成功的分流之中,真正的成功者显示了对现实的把握力,他们往往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追梦者的时代

  2013年,马云卸下阿里巴巴CEO的职位。这一年,史玉柱、刘永好宣布退休。

  经过25年,不管梦想何时进入,似乎都到了盘点的时候。马云离开,是为了更好地继续。他转身继续自己的“物流梦”,起名“菜鸟”,是一种青涩而无所畏惧的心态。

  在马云的卸职演讲中,他说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就好像十几年前,他和一群年轻人创建了阿里巴巴。他们选择了相信。相信10年后中国会更好,相信这个时代会承诺给年轻人未来。

  最终,淘宝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

  经过25年,改变进入了加速度模式。就如马云所说,“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来了;我们还没有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梦想家是跟得上时代脚步的年轻人。他们必须是创新者,比如张晓龙。微信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离不开的存在。

  在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梦想者的恒久不变。84岁的江平,一直坚持着中国法治的梦想,他说这是他的中国梦。

  这是中国拔足狂奔的25年。那种如同竹子拔节一样不可以抑制的生长的力量,让进取无处不在。

  有太多的梦想,在这个时代充盈。我们挑选25位追梦人,讲述他们追梦的故事。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原,梦想也是如此。在他们的人生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梦想如何以磁石般的引力,引导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他们的方向汇聚在一起,就是中国的方向。就如王健林所说,中国梦是13亿人梦想的总和。没有如同繁星一样闪烁的个人梦想,就不会有宏大的中国梦。

  我们赞美每一个汇聚的力量,赞美这13亿人组成的中国梦之队。

  新京报

  首席记者 张寒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