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专栏/漫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专栏/漫画
上一篇

旧年人物(10)

2013年07月0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羽戈(青年学者)

  武痴

  姚伯伯是吾县最大的澡堂华清池的锅炉工,家住南巷西头,那个围墙斑驳的小院,据说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也许是整个南巷最老的一家,老到让街坊忘记了它的来历。

  姚伯伯的爷爷,是南巷第一批住户;他的父亲,曾是我父亲的小学老师,十年浩劫,难逃厄运,中年郁郁而终。根据政策,姚伯伯本有机会接替父职当教师,他不干,宁可去做技工。街坊纷纷笑他不识时务,他微微一笑,不置一词。

  姚伯伯中等身材,寡言少语,脸上始终有一层静气。将他置于人群,如滴水入海,谁也不会注意到他,就像在1995年的夏天之前,谁也不知,他家里竟藏了那么多武侠小说。

  夏夜降临,一贯豪爽的徐老鹰将他家的彩电搬到门口,调至《神雕侠侣》,纳凉的街坊如潮涌至。徐老鹰坐在第一排,边看边指手画脚。那次不知和谁争论,杨过与郭靖哪个武功更高,双方面红耳赤,摩拳擦掌,恰巧姚伯伯携子路过,见他们即将动手,遂上前劝架,问清了纠葛,他微微一笑,将郭靖与杨过武功的来历,一五一十,娓娓道来。他的声音不高,却因气定神闲,自有一种威严。

  徐老鹰鹰眼一翻: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他笑而不语,其子当时十岁,年少气盛,高声道:我家有金庸全集!

  这句话如一颗原子弹,南巷街坊的脸上迅速浮起了震惊、猜疑、艳羡、漠然交织而成的蘑菇云。

  此后的夏日,我和弟弟都窝在姚家,读金庸和梁羽生。姚伯伯有一习惯,书不外借,只能在他家阅读,他建议我从金庸的《碧血剑》读起,让弟弟先读梁羽生。受他惠泽,我在上高中之前,把《鹿鼎记》之外的金庸小说通读了一遍。

  在姚家,我不时琢磨:姚伯伯一个锅炉工,缘何如此喜欢读书尤其是读武侠?他家里的金古梁,价值不菲,至少抵他半年工资。彼时吾县尚武的风气虽日渐衰微,余韵犹在,可惜姚伯伯并不习武。他痴迷武侠,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他,他笑笑:读书就是读书。

  我和弟弟私下里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武痴。我们总怀疑,他就是金庸书中深藏不露的高手,隐于市井,与世无争,等到哪一天路见不平,必会拔刀而起,艺惊天下。然而直到我离开南巷,未尝见他出手。

  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相信,他比快意恩仇的马二毛、纵横鱼行的徐老鹰,更像是金庸笔下的人物。

  若干年后,我读王怜花的《古金兵器谱》,他写少林寺的无名老僧,写他的一位同学,北大出身,熟背中原音韵,精通《五灯会元》,才艺双绝,热爱生活,却只想当收发室的看门人,他们立志“寻求一种更高更远的精神”,对他们而言,内心的平静重于这个世界。

  我忽然想起了姚伯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