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重新获得大地归属感的体验(1)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园博园内优美的湿地,宛如江南。园博园供图
拉萨园 地面是高原特有的“阿嘎土”铺就的。施工负责人平措介绍,阿嘎土是藏语名称,是西藏藏式古建筑屋顶和地面普遍采用的传统材料。
重庆园 “巴山屋”以重庆民居吊脚楼为蓝本,依靠自然地势建造在全园的制高点,放眼看去仿佛屹立于峭壁之上,巴山屋与顺应地势层叠而上的爬山廊相接,巍峨不失秀美。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是悬空,靠柱子支撑。
从园林博物馆可以看到永定塔。
薄雾之枕
——彼得·拉茨花园
“游客能了解并真正记住的只有极少的信息”。
拉茨的设计理念是将园博会花园解读为一个打开封闭花园的通道。因花园设有两个出入口,人们无需被迫原路返回。每走一步,周遭的景物逐步隐藏于视线之外。最终视线落在花园内核心处的“薄雾之枕”,白色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一样的色彩。这将成为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体验。

  漫步园博园,无法完全用脚步去丈量她的庞大,也无法简单用数字去计算她的博大精深。上百个园林精品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灿烂花朵和绚丽风景,更是园林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科技力量。

  暑假即将到来,相信将有更多的青少年朋友涌向园博园,竞相一睹盛会风采。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打开园博园这本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看一看园博园的另一番绰约多姿的景象。

  壹 建筑 传统可贵 现代尝试

  园林精品中的精品

  北京园万象昭辉阁,是历届园博会中首座四角攒尖的阁楼。

  江苏园利用围墙、漏窗、条石、花坛、峰石形成的园林小品,人工完成,没有任何机械设备。

  特色:“生漆上色”,民间艺人江思云说,这种工艺在苏州并不算普遍,往往是老乡口耳相传介绍而来,江南的上漆工艺迥异于北方,首先就是选料不同——选用的是生漆,光泽度好、耐腐性好。上漆最需要耐心,必须够均匀,才会好看。上漆看似简单,实际上经验宝贵。

  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塔影别院”有一种特殊的彩画——官式彩画,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彩画,规范严格,等级区别明显,华丽、庄重、构图严谨、清新。园博馆“塔影别院”彩画部分主管吴建钢介绍,彩画步骤繁杂,第一步是起谱子,画个图案;第二步是拍谱子,在画纸上扎眼然后放在木板上,用滑石粉拍上去,制成草图;第三步是沥粉,给贴金的地方做准备;然后上大色、拉黑绦、吃小晕等。一块天花画下来,至少有20道工序。

  永定塔是北京园博会标志性主体建筑,作为仿古建筑,永定塔本身并不是像古代木塔那样完全用木质材料构成,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上九层,地下二层,核心筒外侧设有8根圆柱,柱外形成悬挑结构挑檐和飞檐,最大悬挑长达8米。

  为了支撑外部的大跨度挑檐,用三重大梁来支撑超长的挑檐。这种三重梁的做法是对现代建筑中普通平梁的巨大颠覆,为以后用现代建筑手段仿造古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贰 园林 虚实之间的穿行

  本届园博会的大师园区,特邀全球公认的世界级风景园林大师分别自主创作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个人展园,即皮特沃克花园、拉茨花园、三谷徹花园。

  ●皮特沃克花园——扩展无限

  环形辐射状的模纹绿篱,这些绿篱环又与两道垂直于镜墙的树列相交叉。这个实验性的小花园是基于农业人造景观的一次探索,它从一个很小的中心出发,通过辐射状图案和光学几何的原理将花园扩展到无限。

  设计师认为,这是一个对空间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一个构筑、一个对象,它将参观者与其周围的大地树木一起放置到一个几乎无限广阔的环境中,让人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穿行。

  ●三谷徹花园——生活在别处

  当三谷徹第一次查看北京的设计场地时,他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平坦的垃圾填埋场中间。没有树木,没有道路,只有碎石四散的广阔平地。在三谷徹的理解里,这意味着缺乏场所。“一位建筑师会修建一个柱子来标记这个地方,但我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决定改变土地的形态。”

  花园是它们自身环境的一部分,但同时提供了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独特感觉。这是通过路径设计获得,通向花园的路径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道路。创造一个HP壳形状,像船帆一样矗立在花园里。当踏上瞭望台时,游客可能会觉得像飘浮在大地的另一层面。

  (下转D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