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债券市场规模,尤其是银行和保险机构广泛参与,已经与18年前不可相提并论,一旦再“出事”,冲击力或将大到不可想象,必须汲取“3·27”事件的所有教训。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关部门上报的国债期货方案,已获得同意,中国可能在时隔18年后重开国债期货。有了1995年的那场“3·27”及其随后的“3·29”风波,人们对于国债期货的认识应当升华,前车之鉴更当记取,以免摔倒在同一个坑里。
首先,不能因噎废食。国债期货是一种基础金融衍生产品,在一国的金融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同时也是金融机构和企业重要的利率风险对冲和管理工具。现在中国的国债市场规模达到了7万亿的规模,而包括各类企业债、城投债等的债券总规模,达到了27万亿之多,各金融机构都持有大量的国债和企业债等头寸。对于这些投资者,由于目前国债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风险没办法规避,因此国债期货市场的重启,给予了这些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武器。
然而,也正是因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尤其是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广泛参与,已经与18年前不可相提并论,所以一旦再发生“3·27”那样的事件,对于金融体系和经济的冲击力将大到不可想象。因此,“3·27”事件的所有教训,都必须汲取。
需要避免的是市场因素以外的东西进入市场。“3·27”国债最后时期,多空双方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双方的领军机构在获得内幕信息、市场外资源上各逞其能,但是又明显不对等,终于导致盈亏的严重差异,致使最后一方铤而走险。
国债期货重开后,直接参与其期货交易的将是众多的机构,那么多空双方获取信息和市场外资源的能力将大大提升,如果有市场外的因素介入市场,后果将是严重的。其对于利率市场的影响,将会溢出到国债期货市场之外,波及银行等所有金融市场,波及整个经济体系。所以,国债期货重开,必须公正、公平、公开,而公开和透明,是三公的基础,是防止市场外因素介入和干扰的重中之重。
作为必然的环节,则必须加强科学设计和监管。“3·27”事件的爆发,还在于交易规则的粗陋,以及监管的缺少和不透明。所以,国债期货市场重开,必须借鉴和汲取发达金融市场的国债期货交易的优秀交易制度和管理制度,在风险揭示、风险控制、头寸限制、关联交易者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或直接借鉴成熟国债期货市场的做法。“3·27”事件给了中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太多的负面教训,而成熟国债期货市场给予了中国足够的经验,必须加以总结和升华。
□陈东海(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