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周一,高尔夫美国女子公开赛结束之后,夜幕悄然而至,瑟波纳克高尔夫俱乐部会所已人去楼空,但还有5名球手留在果岭上,她们一个接一个地练习长推。无一例外,5个人的球包上都有韩国国旗。
这次比赛,韩国球手包揽了前3名,朴仁妃包揽了今年前3个大满贯冠军。她的同胞金寅敬和柳箫然分列二三位。“为什么韩国女子高球手如此出色?”朴仁妃又一次听到了这样的提问,“我真的已经厌倦了,所有人一直在问我这个问题。”其实,韩国女子高球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
【概况】 整体强势 前10占一半
当今女子高坛被韩国球手统治,这是不争的事实。
她们包揽了过去5场大满贯冠军。在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前10名球手中,韩国球手占据半壁江山,前50名中,有21位来自韩国,几乎接近一半。今年的美国女子公开赛一共有34名韩国球手出战,包括魏圣美和金楚笼这两个美籍韩裔球手。以上数据,足以说明韩国女子球手在高尔夫界的成就。
往前追溯13年,当朴世莉1998年赢得美国公开赛冠军时,她还只是在美巡赛中征战的惟一的韩国人。朴世莉当年只有21岁,成为赢得大满贯最年轻的球手。
“洪水的闸门打开了,韩国女人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新路。”美国媒体《高尔夫世界》专栏作家詹妮弗·马里奥如此描述朴世莉所带来的示范效应。随后,魏圣美进一步推波助澜。这位面容姣好的韩裔球手出现在2001年8月13日版《体育画报》的群像中。这个11岁的女孩,那一年赢得了夏威夷最大型的女子业余比赛——威尔逊邀请赛。这次美国公开赛,魏圣美在比赛中途因伤退出。
有了成功的先例,越来越多的韩国少女走上了高尔夫的道路。
【文化】 目标明确 甘心弃学业
文化的差异成了韩国女子高球发展的助推剂。詹妮弗·马里奥指出,韩国人一旦确定目标,就会努力实现,没有什么能成为他们的拦路虎。
当韩国的少女们被发现有天赋可挖掘时,高尔夫就变成了她们人生的惟一目标,学业则被束之高阁。
“我认为,她们并不十分在乎高尔夫球手学业方面的表现。”汤姆·克瑞维是朴世莉的推杆教练。他与南卡罗来纳国际青少年高尔夫学院前总监吉尔克里斯特探讨了韩国女子高球手井喷的现象。
吉尔克里斯特执教过多名韩国女球手,他同意汤姆·克瑞维的看法,“绝对是这样的。很多孩子压根就不去学校了。你可以发现在LPGA中有很多韩国球手甚至高中都没读完。她们是选择读书的人把书读好,选择高尔夫的人就要把球打好。”
韩国的男孩子放弃学业打球的例子却不多见。“外界普遍认为,女球手有更好的机会前往美国打球。对于男球手而言,大家往往没有这样的信心。”作为韩国女子巡回赛的新闻官,高登发表了上述观点。
【家庭】 施加压力 父母当推手
父母是韩国女子高尔夫浪潮的主宰力量。朴世莉的成功并非偶然,她的父亲曾将练完球的朴世莉丢在墓地的一所小房子中,让她在黑暗中锤炼勇气。如此魔鬼训练,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19岁的申智爱是KLPGA(韩国女子巡回赛)的霸主,几乎横扫国内全部比赛。她承认,在韩国,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推”着她们前进。球手金美贤曾向媒体透露,她的父亲告诉她,在没拿到大满贯之前不能结婚。“我觉得他们是在开玩笑,那只是个笑话。”如今,金美贤这样为父母辩解。
父母对女子高球手施加压力是显而易见的。魏圣美新秀赛季在3项大满贯中闯进了前5名,赢得了近100万美元的奖金。如今,她的表现却每况愈下。“她的父母杀死了那只下蛋的金鹅。”詹妮弗·马里奥用这样的比喻分析。她通过比对韩美家庭的差异指出,韩国父母让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压力,“西方世界认为韩国父母给予孩子这样的压力是不合适的。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是多才多艺的,而韩国父母则并不为孩子可能失去童年而着急。他们希望孩子取得成功,为家庭和国家增光添彩。”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韩国女球手的勤奋也是世界公认的。“作为职业球员,打球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有时候一天打8个小时以上,非常正常。”去年中国公开赛期间,金静盿曾对媒体说过这样一番话。
【商业】 趋之若鹜 赞助做后援
在韩国女球手成长的过程中,赞助商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在美国,只有博得大名声的球手才有可能获得赞助合同。作为2004年美国公开赛冠军,梅格·马龙一度没有赞助商愿意签她,只能自己掏钱购买球帽。但在韩国,一些很有天赋的青年女球手很容易找到赞助商,对方付出的钞票也很容易满足她们前往美国训练和打球。
Won Seok Choi是韩国电器大卖场Hi Mart的总经理。Hi Mart是数位征战LPGA球员的赞助商,在韩国国内,他们签的球手更是多达几十人。“4年前,我们开始赞助高尔夫。我们热衷于在韩国女子高尔夫球手中寻找赞助对象,她们有更好的机会成为大明星,朴世莉就是其中的例子。”Won Seok Choi说。
Won Seok Choi惟一担忧的是,韩国女子高球手离开学校太早,“很多球员高中都没有读完。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不欣赏这一点。她们应该既有时间学习,又有时间打球。”
但赞助商中存在一个悖论,他们崇尚“出名要趁早”的理论。“他们的格言是:越年轻,越出色。他们没有耐心去等待,只要孩子展示出了才华,他们一定会趋之若鹜。”吉尔克里斯特说。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张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