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件重要文物将修复,馆长称做到最少干预最大还原
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浮雕童子戏莲门框、守墓石人、石麒麟等14件珍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重要石刻文物将得到专项修复保护。前天,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修复保护项目对外公布,其将耗时约一年时间,修复目前迫切需要保护的14件石刻文物,其中年代最早的为汉代的守墓石人。
此次修复保护的14件石刻文物是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千余件藏品中筛选出来的,包括了浮雕童子戏莲门框、石享堂、守墓石人、石麒麟以及晏公祠石殿等,创作年代从公元二世纪到公元十九世纪不等。这些石质文物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和人为劫难,现已显露种种老化残损状况:岩石风化、图案字迹斑驳、断裂、缺失。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告诉记者,他们遴选了最迫切需要保护的14件,将采取最少干预等修复原则,进行包括清洗和表面加固等在内的修复工作,使得这些修复文物能保持真实性。而保护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有效地推迟石质文物的风化破坏速度,最大限度地将石碑石刻主体及其所赋存的历史信息留给后人。
■ 科普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真觉寺。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中国最为完整的金刚座宝塔。1961年,真觉寺被列为中国第一批重要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博物馆以此立意,收集散落在北京的石刻文物1700多件套,于1987年创建我国第一座以收藏保护石刻文物、以露天陈列为主要形式的地方性博物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