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7:旅游周刊·聚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7:旅游周刊·聚焦

湿地 园博园眼睛里的秘密(2)

2013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园博园湿地水净化设备。
园博园湿地水中植物。

  (上接D16版)

  外行人只能看到湿地之美,不会察觉其隐藏的重重“机关”。刘学燕告诉记者,这是一处承担着“水体净化”重任的功能型湿地。海淀清河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经过这里净化后,由近类再生水净化为类地表水,再输入园博湖。类地表水的水质,要达到人能够游泳,身体可以接触,以及作为鱼类产卵区的标准。

  刘学燕指出,按设计,湿地每天可净化再生水10万立方米,一般两天为一个周期,我们只看到水生植物中间有的缝隙地带布满石头,其实下面正是埋有连通管道。

  科技新知的合一之美

  园博园湿地的Logo形似一只天鹅。刘学燕说,Logo可以拆分为“人”、“一”、“口”,像一个“合”字,寄托着“天人合一”的诉求。北京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如何才能尽可能节约水资源,打造城市生态水景观,实为不易。

  形成一条“绿色生态走廊”。

  改造成湿地,遇到的困难也有很多。譬如,以前这里是垃圾坑,土质松软,地基比较“虚”,首先要进行“地基处理”,主要采用“强夯”的方式,起重机高高吊起猛砸,夯实地基。

  在湿地实验室,王炳方正在调试仪器设备,她告诉记者,实验室将来主要检测的是流入湿地的再生水水质,和流出湿地的净化水水质,并对外公布相关数据。

  在监控室的一面墙上,看到几十个监控屏幕,分别监测湖区西、湖区东、湿地北侧通道……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高鹏杰介绍,监控器主要监测湿地主路的人流、事故,也具有救援、防汛的功能。

  刘学燕认为,湿地园除了净化水体的功能外,还将承担起科普教育职责,这里很多的廊亭其实都是“科普廊亭”,如果你认真看,能学到不少东西。同时,湿地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一处人工栖息地。

  永定河的浪漫愿景

  站在“观景台”上,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高鹏杰憧憬着湿地景区的前景,“春天,游客可以来闻百花香,夏天,这里的芦苇长起来了,能有三米高,将会是青纱帐,秋天,芦苇叶变成金黄。湿地及周边栽种了几十种植物,绿油油的香蒲、水葱,开白花的茨菰,开黄花的鸢尾,开紫花的千屈菜,有层次又不拘定格地铺展开来,在高处看,就是一幅印象派的油画。”

  而湿地内可观景的地方有高低之别,可以站在桥上、台上、塔上,从各个角度进行欣赏。而今我们也能听到蛙鸣与虫唱相应和,也能看见野鸭、白鹭掠过的倩影,工作人员预计,将来这里也会吸引一些人前来放生。

  我们沿着河堤路行走,浅滩里的芦苇,这是专门栽种的浅滩植物。河堤的建设目标是抵抗“一万年一遇”的洪灾,固坡植物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因为这片湿地,永定河重新焕发了生机。河水倒映着永定塔影,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