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周裕隆作品近似画家画作
| ||
| ||
| ||
|
几乎看过毛焰绘画作品的人,看到摄影师周裕隆拍摄的这几张毛焰照片,都会发出“它们很像毛焰的画”这样的感叹。周裕隆受某杂志的邀请,去南京拍了毛焰。从2001年开始,周裕隆开始成为一名商业摄影师,2002年创办了Don’t Move摄影工作室,与许多时尚杂志、各大品牌合作。他也曾拍过一些艺术家,但是像毛焰这样的拍摄风格却是头一遭。
■ 拍摄过程
毛焰为我们的拍摄腾出了一块儿地方。
他问,需要什么道具吗?
我说只要酒和白色的墙。
毛焰从画室深处的房间换了身灰色的衣服出来,那是一种落在他的调色板上无法分辨出来的灰色。毛焰站在我的面前,像是站在自己的画里。我想,我知道该怎样拍了。其实很久以来,我在无数次广告的历练中腻烦了干净而毫无瑕疵的布光。后期到底有多重要,是这段时期我很纠结的事情。我常常回忆很久很久以前只有一支灯的时代,那时候只用一支几百块钱的国产400W闪灯,拍了很多作品。那些照片现在看来虽然青涩却很棒。
这一次,我只用了一支裸灯,从莫名的角度打向被摄人。白墙上,顿时一个黑影爬上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做。毛焰的毛孔被打得黑黑的,每一根毛发和影子都清晰可见。
拍摄约20分钟,好片子有了。我宣布结束。
——摘自周裕隆文章《我在南京拍毛焰》
■ 对话
“不会继续泛滥这种拍摄技巧”
新京报:你是在拍摄过程中,才决定用毛焰画作的感觉呈现吗?
周裕隆:我的确想不起来为何如此呈现。我当时拍摄了两组照片。一组是常见的肖像拍摄,另一组则是一种尝试,我觉得只是讨巧罢了,说得冠冕堂皇一些叫做“致敬”吧,因为我很早就喜欢毛焰的画了。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是可以被复制的——当它足够精彩的时候。
新京报:为什么用毛焰画作的感觉来呈现毛焰本人?
周裕隆:第一眼看见毛焰我就觉得这些画儿跟他的气质好像。对于成功的艺术家,作品就是他艺术生命力的全部映射。画如其人。照片拍的是他给我的感受。
新京报:毛焰的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周裕隆:古典,严肃,躁动。
新京报:你后期都做了哪些处理?最耗时的部分是什么?
周裕隆:大约两周。主要是画面气质。想最大程度接近画作本身,虽然几乎不可能,好在照片有照片的特性。比较多的时间耗费在整理画面的色调,肌理以及构图上。这是取悦读者的某种工作而已吧,毕竟杂志是速朽品。
新京报:类似的这种呈现手法,你还会继续使用吗?如果下一个想拍的艺术家(把他(她)拍得像他们的作品),你会选择谁?
周裕隆:我想我不会继续泛滥这种拍摄技巧。对于艺术家的作品而言,没有作品可以复制。
图1-3:周裕隆拍摄画家毛焰的摄影作品。周裕隆后来说,画如其人,照片拍摄的是毛焰给他的感受。
图4:毛焰画作《托马斯》。在毛焰画作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灰度。在周裕隆的照片后期处理中,摄影师选用了相似的色调来呈现画家。
摄影作品由DTMPHOTO提供,画作由佩斯北京提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何建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