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藏品耗资数千万,文物商排队登门售“宝”;村支书兼馆长一人把关,否认洗钱指控
| ||
| ||
| ||
| ||
| ||
冀宝斋证件被撤闭馆整顿
昨日,河北省文物局通过人民网公布对“雷人博物馆”冀宝斋的调查处理结果:冀州市民政局现已撤销冀宝斋博物馆的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冀宝斋闭馆整顿。冀州市纪委、监察局将对相关部门责任人调查处理。
这家“河北省最大的民间博物馆”,部分藏品被网友称为山寨、雷人、错位、穿越。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博物馆归属的冀州市二铺村,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博物馆馆长的王宗泉,多年来收购4万余件“古董”、价格多在一二百元至2000元之间,总投资在数千万元,王宗泉以村委会名义“打白条”,馆内人员拿白条去村委会领钱,再转交给文物商。当地村民称,因收购数量多,各地文物商排队登门,一度呈赶集之势。多位村民曾就村里账目、建馆问题向上级反映,称王宗泉建馆资金来源于出卖集体土地,更有村民怀疑王宗泉洗钱。
2009年5月至12月,冀州纪检部门曾调查王宗泉,结果以投资失误赔了近千万元为由,对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而这样一家博物馆,此前拥有3A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科普基地”等多个名头。
7月11日,当地政府要求将所有牌子摘下。
河北冀州是县级市,这座拥有37万人口的小城中,冀宝斋博物馆可谓远近闻名。
前天,博物馆正门前石碑上“冀宝斋博物馆”6个大字被一条红色的“车展”广告条幅遮挡,博物馆也闭门谢客。
博物馆曾对外宣称,冀宝斋陶瓷收藏上至远古,下至元明清,涵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品种之多,器形之精,极为罕见。
近日,在公众舆论的质疑下,冀宝斋博物馆总顾问魏英俊表示,“博物馆未必都是文物,这些都得研究。”
“白条领钱”的聚“宝”村
冀宝斋博物馆地处衡水湖南岸的二铺村,占地约60亩,投资5400万元兴建,建于2007年11月,2010年7月开馆,馆内有十二个展厅,主馆有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对于外界的质疑,魏英俊认为,冀宝斋博物馆的藏品众多,个个奇珍异宝,“别人赶不上我们,才总质疑。”但他又说,“藏品的真假不好说,假如专家说这些是假的,我们认同。”
冀宝斋副馆长邵宝明说,博物馆藏品4万余件,一半以上是真品。但馆内藏品大多没有经权威部门或专家鉴定过,“凡经鉴定的肯定是真品,鉴定费用一件一千元,馆里没钱。”
让魏英俊和邵宝明引以为豪的是,这家归属于冀州市二铺村集体所有的博物馆,被称为河北省首家农村级博物馆。
两人说,这“河北省首家”是王宗泉一手创建的。王宗泉是二铺村党支部书记,关于他创建博物馆的过程,很多村民都知道。
村民王宝玉是博物馆的仓库保管员,在他印象中,村书记王宗泉藏品达3万余件,“文物”先前存放在村里,后来搬到博物馆。
原村主任黄建文,同王宗泉共事20年。黄记得,王宗泉收藏的文物个个崭新,东西运到村委会后,拿着开具的白条,去村财务报账。
在黄建文2005年退职时,他曾看过王宗泉收藏品的账目,“总数大概价值3000万元。”
这个数字得到了原村会计杨宝谦的证实。他说,王宗泉收的古董全部是打白条,白条上写上文物名字、件数、总价值。“馆内工作人员拿着白条到财务领钱,然后把钱交给文物商。”
杨宝谦回忆,王宗泉收的古董低的一二百元,高的一两千元,价格高的极少。
博物馆仓库管理员王宝玉说,2005年至今,王宗泉所收的文物数量与前些年收的数量相差不多,收藏品价格在500至2000元,占到90%以上。按此计算,收藏品总价值应在6000万左右。
王宗泉承认,藏品共有4万余件,到村财务报账时是白条,没有发票。但他说,总价值也就2000多万。他拒绝向记者提供近年来收藏品的账目。
排队登门的文物商
王宗泉,68岁,1966年出任二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47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冀宝斋博物馆馆长。
“主要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谈起建博物馆的目的,王宗泉这样解释。
这位村支书自称有30年的收藏经历,2010年,还获得“中国十大民间收藏家”的称号。从上世纪80年代,博物馆收购的几万件“藏品”,都由王宗泉一手把关。
“博物馆的藏品是真是假,神仙都说不清。”王宗泉说,他主要是从民间市场收藏品,对象是外地的老百姓,为鉴别古董,他还特意买了几本书研究。
王宗泉说,从事收藏30年,他只走过一次眼。
10多年前,王宗泉第一次买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碗,花了3000元,“那是用硫酸做旧,画工粗糙,手感也不对,是现代仿制的。”
现在,王宗泉认为,他擅长辨别瓷器,他认为这最难仿,“任何一点都仿不像,一摸就摸出来,靠手感。不用鉴定,专家不如我懂。”
王宗泉认为他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他说,起初他在附近村里贴广告,找来懂行的人帮着鉴别,“后来收藏多了,鉴别能力上去了,名气大了,全国各地都向这里送。”
王丽华是二铺村村民,她曾负责帮助王宗泉清洗收来的文物。她说,由于收的东西太多,无处摆放,就摆在村委会的院子里,“摆不下,又存放在村子澡堂里。”
王丽华说,王宗泉收的古董消息传开后,远近闻名,送货的人排起的长队约一公里,像赶集一样,送货人来自全国各地,以江西、浙江等地的南方商人居多。
冀宝斋博物馆仓库保管员王宝玉说,对于文物商送来的货,王宗泉看上眼,给别人出个价,送货人觉得合适,他就买下。
“他造诣有多深?不好说。”王宝玉说,送货人蜂拥而至,“那是王宗泉讲信誉,送来就能卖掉。”
卖地建起博物馆?
王宗泉购买“文物”的资金,又是从哪来的?
原村会计杨宝谦说,王宗泉买的这些古董,花的全都是集体的钱,包括村厂里的盈利和卖地的钱。“钱全被他玩没了。”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二铺村因率先致富成为原衡水地区第一个小康村而名声在外;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因投建衡水湖第一个旅游景区灵秀山庄而广为人知。此前村里还有暖气片厂、铁厂、灵秀山庄企业。
曾先后担任铁厂厂长、村主任的黄建文记得,八十年代,村里主要盈利靠铁厂和暖气片厂,那时暖气片厂年盈利在200万左右。后因污染严重,铁厂于2006年前后被关。
黄建文说,从八十年代开始,王宗泉一直在卖村里的土地,先后卖过吉美购物广场、熙湖茗苑等地块。吉美购物广场地块于2008年前后被卖,17亩地,总价1700万。
冀州市熙湖茗苑法人代表张民路透露,2008年,王宗泉把博物馆斜对面的土地卖了60多亩,每亩50万元,卖地价值3000万。熙湖茗苑先后建三期,第一期纯盈利3000万,二期估计2000万左右,未开发有8亩多。
张民路参加了博物馆的奠基仪式,“建博物馆的钱,是熙湖茗苑卖房和卖土地的钱。”
黄建文的妻子说,多年来,村里出卖土地确实给过村民钱,但每人至今只分到22000元,按全村1600人计算,总共3520万元。
村民刘新亮说,今年,王宗泉又将博物馆对面的地卖了,总价6000万左右。
王宗泉否认“卖地建馆”的说法,他说,二铺村年产资2个亿,建博物馆所用资金是历年积累下来的,基本上是从村里企业拿的钱,卖地的钱全都分给村民,跟建馆无关。
对于博物馆的每年日常支出问题,王宗泉说,博物馆每年耗费只有七八万元,员工工资是从博物馆的门票收入里出。
现状是,该博物馆参观门票30元/人,馆内有30多名员工,博物馆属于亏本经营,至今尚欠工程几十万元。
“建馆是村委会决定的”
二铺村是村集体财产制,现有400多户居民、1500多口人。
自王宗泉建馆之初,就有很多村民极力反对。多位村民认为,建设博物馆是在浪费村集体的钱,也有很多人怀疑,王宗泉在借建设、开办博物馆来洗钱。
建馆之初,村民杨国顺、刘新亮等多位村民曾联合向冀州市政府反映过村账目、建馆等问题,“但没能阻止博物馆建起来。”刘新亮说。
原村主任黄建文与王宗泉接触颇深,他说,村里大小事,他(王宗泉)不管做对做错,一个人说了算,“一言堂”。“提反对意见也没用,提也白提。”
“胡说八道,谁反对?没有人反对,这跟建博物馆没关系。”王宗泉坚决否认,那些人并不是反对建博物馆,而是私人恩怨问题。
“纪检部门查了我20年,村里的账目也查了,没查出什么问题。”王宗泉说。
二铺村所在的冀州镇办公室主任称,王宗泉用村集体资产收购“文物”,所用的账目是对外公开的,村里有账目,应该不会错。
“建造博物馆是村委会集体决定的。”该主任称,此前,村民曾向衡水市反映过王宗泉的账目有问题,但没查出什么大问题。
冀州镇党委书记陈永建说,二铺村属于企业管理模式,生产和经营不在镇政府管理范围之内。建馆时,衡水市纪委前来调查过,也没什么大问题,“村里经营着这些企业,再建一个博物馆,这是企业经营行为,我们无权干涉。”
据新华社报道,冀州市纪委副书记陈建存日前表示,2009年5月至12月,纪检部门对王宗泉做了调查,结果是以投资失误赔了近千万元为由,对他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数十年来,王宗泉从事文物收藏,账目也不规范,情况混乱,很难说清。
■ 追问
奇葩博物馆为何名头多?
冀宝斋展品虽被疑为赝品,但曾在博物馆门口挂着的河北省省级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牌子,都是真实的。相关部门如何授其诸多“荣誉”,成公众关注焦点。
国家3A级旅游区
河北省旅游局:展品真假不归我们管
2012年7月,冀宝斋博物馆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冀州市旅游局办公室寇姓副主任介绍,冀宝斋每年接待“游客人数40万左右”。
新华社追问:一个“山寨到如此地步”的博物馆,是如何被评定为国家3A景区,吸引大量游客的?
本月12日,寇姓副主任介绍,2011年,冀宝斋博物馆主动申请3A级景区。由于冀州市(县级市)只能评1A和2A级,他们向衡水市里进行了推荐,最终决定权在省里,并且“真伪不属于旅游局范畴,是文保部门范畴”。
河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验收看了看,冀宝斋博物馆有体量、有规模,硬件设施、软件服务、交通、游客接待能力等达到标准了,我们就给挂上了国家3A级景区的牌子。”
“我们的打分评定不涉及里面的东西鉴定,摆放东西的真假,旅游部门管不了。”该负责人表示,即使里面什么都不摆,作为一个游客接待中心,达到相应体量和服务功能,也可以被评为相应的A级景区。
对于上述说法,一些游客难以认同:游客掏30块钱的门票,就是冲着3A景区的牌子和里面的藏品,旅游部门不能将责任一推了之。
冀州十大重点工程
有关负责人:确有资金扶持
冀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泉透露,“出于对冀宝斋的扶持,政府还给予一定的拨款”。
该馆仓库保管员王宝玉称,冀宝斋作为冀州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开馆三年来,冀州市政府每年有一定资金扶持,一年60万元。
对于资金扶持,冀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予以证实。但是在具体金额、以及冀宝斋如何成为重点工程等问题上,该负责人未予回答。
多种教育科普基地
多部门:都是地方推荐的
冀宝斋博物馆先后成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2010年7月)、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9月)、河北省“省级科普基地”(2012年12月)。
授牌部门分别为共青团河北省委、衡水市政府和河北省科技厅。
王宗泉表示,这些名头,并不是博物馆自己主动申请的。
共青团河北省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颁发牌子时,是地方推荐的,并没有到实地去过。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审批程序首先是当地科技局推荐,然后组织专家评审、考察,然而评委中就没有搞文物的,专家去了就是听介绍,对展品的真假没有鉴别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当地的责任。近年来,冀州市着力打造“九州之首”的文化品牌,据称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冀宝斋博物馆“应运而生”,成为这个文化载体,甚至宣称有炎帝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冀宝斋博物馆内墙上,挂着不少领导以及各界专家学者与王宗泉的合影。
一位地方官员坦承,他们其实也了解冀宝斋博物馆的东西是假的,但是各级官员和省内外专家来冀州基本会去参观这个博物馆,否则也没有什么可以参观的。
知情人士反映,当事人或者有关联的人明知虚假,却拍着胸脯,努力把假的说成真的,不是“皇帝的新装”那么简单,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利益黑洞。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记者 刘保奇
■ 链接
藏品如此雷人
人物穿越
代表藏品:“雍正年制”金陵十二钗大缸
资料:《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别称。
点评:作家马伯庸称,《红楼梦》在乾隆年间才开始流行。因此,雍正年间的人不会知道金陵十二钗。
回应:无
造型奇特
代表藏品:元青花釉里红描金十二生肖
资料:无
点评:马伯庸质疑,十二生肖还分公母?
回应:冀宝斋博物馆总顾问魏英俊表示,“博物馆未必是文物……不知(生肖)从哪来的,反正它们来了。”
年代穿越
代表藏品:唐五彩人物纹筒瓶
资料: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而直到明朝,才出现“五彩”。
点评:马伯庸称其足以改变中国瓷器发展史。
回应:无
角色错位
代表藏品:三英战赵云葵口盘
资料:《三国演义》第五回有“三英战吕布”。
点评:无
回应:魏英俊称:“赵云和刘关张最早不是一伙的,刘备帮袁绍,赵云是袁绍的对头公孙瓒手下,他们就没打过?不打过刘备怎知道赵云是好小伙。调侃这个的都没文化。”
就算藏品是赝品,青少年也不可能知道真假,他们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成果(就行)。
——冀宝斋博物馆总顾问魏英俊回应,冀宝斋作为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如何教育学生的质疑
本组稿件综合公开报道整理
A06—A07版 新京报记者 刘保奇 河北衡水报道
A06—A07版 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