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万圣书园老板刘苏里曾引用《书店的灯光》里的一句话:“独立书店是自由社会的基石”来解释为什么独立书店濒临绝境时,很多人会发出哀鸣。他认为独立书店最重要的特质不是以图书销售为单一目标,而是密切地参与本地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无可替代。
因为关乎精神生活,所以当一家独立书店告急时,人们会设想出精神空间可能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发出哀鸣也是情理之事。可以说,对于这样一种精神生活的喜欢,是很多人开书店的初衷。普通青年王海东和绍兴新青年书店的掌柜之一阿老师都是从这点出发的。但现实的窘境是,开书店首先是一个生意,然后才有所依附。
梦想·想开书店的普通青年
今年六月初的某一天,在北京的天津青年王海东,“头脑一热”,在豆瓣的“我想开书店”小组,发了一个帖子,“寻找众多合伙人,一起在天津或者北京开一家书店”。
“我想开书店”小组创建于2006年,至今已有成员万余人。在小组里,经常能看到有人在某个时刻,头脑一热,发出类似的帖子。这个帖子发出后,一周内,应声者三十余人。
在和他们聊过之后,王海东粗略分析了一下这些报名者,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喜欢书,对书店有浪漫想象,但无力投资,他们只是纷纷表示:如果店开起来,我们可以义务帮忙。也有少数有财力的报名者,只是他们会格外关注盈利状况,认为开书店首先是一桩生意。
这两种人都让王海东颇为犹豫。他希望合伙人可以是:全凭兴趣开书店,对书店的利润没有过多要求。如果生意惨淡,他希望彼此也能贡献部分财力,支撑下去。譬如,如果需要每个人出个一两万,凑足继续下去的运营成本,他们能接受。
85后青年王海东,一直在出版机构做发行,了解出版和书店。是广师大贝贝特,三联书店和中信经管类图书的长期阅读者。他喜欢书,又有创业的想法,所以开书店就成为承载他这种模糊愿望的一个集合体,一时兴起时,他也会允许那个愿望出来跳一下。
但他并无成形的周详安排,现实也总有些不尽如人意:他发帖前后,上海“季风书店”搬迁,北京师范大学东门的野草书店欲关门,龙之媒书店宣布年内将结束实体书店的业务,民营连锁书店纸老虎书店也宣布“告急”。
大势凋敝之下,这个普通青年的愿望也显得黯淡。他说,其实,尽管自己喜欢书,因为住处离市区颇远,他并不经常光顾书店。考虑折扣和差价,他购书也大都选择网络渠道。他最近的一次逛书店经历,是去了搬迁到朝阳大悦城的单向街书店。那是个星期六,他的印象是“坐了一上午,总共没十个人光顾,挺惨淡的”。相比蓝色港湾时期,搬迁后的“单向街”面积大幅缩水,这让他也有所不适。可即便如此,王海东说,在北京书店中,单向街书店是最接近自己设想的书店形式的。
他设想的理想书店,是要有些氛围的,书要精致,品质好。而且显然,它的功能不仅仅是卖书买书,而更像一个理想的公共空间。他希望通过自己对于书的筛选,吸引到一批与之精神契合的人,这群人在一起构建一种生活,一起谈天说地,聚会或者一起远足旅行,如果到店里,人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次消费,还有一种感受和体验,譬如在周末的时候,他会选择在店里放映一下电影。
万圣书园从1993年开店到现在,迫于房租和各种原因,搬家数次,但无疑它仍然属于存活下来的独立书店中相对强大的那一个。老板刘苏里,同样认为做书店的乐趣,在于给大家搭了一个台子,让精神契合的人互相寻找。在一次关于独立书店处境的论坛中,他表示,当人和书店建立一种关系后,他认为:这些书店不再属于你自己,有人比你更操心它的死活,因为在许多人还少不更事的年龄,你给了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而你从没有想到索取。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虽身在远方,但却心系少年做梦的地方,你成了他们精神停靠的驿站,你的生死关乎他们的精神呼吸。
而关于创办独立书店,他曾表示,务必要想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你为此准备付出一生的努力了吗?你是否想清楚这件事是让你一生清贫的志业?
实践·读书人唯一的经商冲动
如果要给正在设想开书店的人提建议,正在浙江省绍兴市实践开店的阿老师表示:可以尝试。当然,最好你有足够的资本玩票。
他也是带着一种浪漫愿望开书店的。他说,“读书人唯一的经商冲动,就是开书店。”他看重一个书店对于一个城市精神生活的建构。在贵州时,从遵义到贵阳,他几乎走遍了每一家西西弗书店的分店。而西西弗书店的口号是: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他任掌柜的新青年书店店名以及牌匾上三个字的字体,都是从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而来。在售的书籍大都经过精心选择,主要以人文社科哲学等书籍为主,而没有一般书店销售得最好的畅销书或教辅练习。新青年书店的口号是:阅读必叫人得自由。
他很在意开一家书店所带来的一些情感分享。新青年书店一周年的时候,他们做了一批明信片,给各位老主顾寄去,当时的店长是个爱读书的年轻人,就在给当地大学的图书馆馆长寄去的那张里,写上了博尔赫斯的句子:在我的想象中,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后来,这个馆长对此长久地念念不忘。
他还会乐意提及,游吟诗人周云蓬曾在《绿皮火车》一书中,写到这个年轻的新青年书店。书里写:“在秋瑾故居对面,新开了个书店,名字叫‘新青年’。那里的书都是五点五折,我们买了一套《醒世姻缘传》、一本《迪金森诗选》、一本《古希腊悲剧选》,一共才花了四十八元。”
新青年原来是一家仅20几平米的小书店,5月份,它从原来开了两年的和畅堂秋瑾故居边上,搬到了城北的书圣故里,就是王羲之故居的边上。开业前两年,收支基本平衡。搬迁新址后,尽管店面有所扩展,书圣故里也是当地政府在推动的一个旅游景点,但销售状况还是一落千丈。阿老师很客观地分析了一些个别因素:新搬家,一些老顾客可能还不习惯。自己因为各种忙乱,精力投入也很不够。
在他看来,实体书店所遭遇的最大冲击还不是网店,而是房租和人力成本的急剧上涨,而这是房价飙升所带来的。单就新青年书店来说,光房租和工资支出,每个月就近5000元,按照现在的销售成绩,他们是净亏。私下玩笑时,他们会说等什么时候本金赔光了,就关门大吉。
创建于2007年的雨枫书馆,是一家会员制女性书馆,它的清华馆离万圣书园并不远,迄今已经有四个分馆。它的创办人许春宇表示,当下书店面临的生态环境比前些年要更糟糕,如果此时,想介入这个行业,那他需要明白,开书店不是一家的事儿,它是一个综合工程。它需要一个好的生态系统,譬如好的合作方,好的物业,地产商的支持等等,同时需要你所在的商区认可书店的独特价值。如果单纯是一种爱读书的情怀,她认为开设新的书店,不如加入旧书店,参与创业。她表示,如果没有开设雨枫,她也许会选择去万圣做一个店员。
探询·当书店之梦遇到现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后期是独立书店的黄金时期。在刘苏里记忆中,鼎盛时期,全国独立书店大约有1500多家。1996年,他在成都人民南路的一个广场,可以看到大概有几十家这样的小店。而在北京,仅海淀区,就有上百家。转而,2000年-2004年,大概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书店开始转型,歇业或者关闭。2009年,新一轮歇业、倒闭潮袭来,北京第三极,风入松,光合作用纷纷关门。2012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一些书店因为高房租搬迁或者关门,又再一次引发一种集体性情绪。
这种情绪把独立书店的窘境又一次晾晒出来,但随着这种讨论的深入,对书店倒闭原因的探讨也日渐多元、复杂、趋向建设性,很多人从一种悲情中跳脱出来,在看到一种政策性缺失的同时,也审视到独立书店自身的一些问题,他们甚至同时质疑了媒体参与制造喧哗的实际价值。而值得玩味的是,在一片“狼来了”的喊声中,我们看到很多实体书店岌岌可危,但同时也看到一些书店在一次次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仍然势头强劲,甚至在扩张。在这样一个“后书店时代”,他们有着怎样的生存技巧也是我们试图去探询的。
困 境
7月17日,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微博上公开发表的一封信,引来各种声音。信中,他呼吁有关部委给网上书店减税,享受和实体书店同样的待遇。这样的一种做法让蜜蜂书店的老板张业宏觉得颇为好笑。在他看来,当下实体书店面临的很大一个困境就是,网店随意发起的恶性价格战,严重损害了实体书店的利益。而当这种危机发生时,实体书店从业人员又没有一个有效的行业组织可以去反击,维护自己的利益。
就在两天前,龙之媒书店创始人徐智明发出告别信,表示龙之媒书店的很多分店将在今年年底关闭,而他将集中精力关注他的网上书店,快书包的发展。尽管他谨慎地表示,这仅仅是志趣选择,并非形势倒逼,很多人还是从中看到了一个旧时代的慢慢隐退。
蜜蜂书店是一家位于东六环外宋庄的书店。店长张业宏表示,像当下他们店里正在热销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和《碧山》两本书,在实体店也就是几十本的销售量,网店上则是几百本。
薛原是《独立书店,你好》书系的编者之一。在谈及实体书店的困境时,他认为应该做个具体划分,就是网络图书销售依然没有冲击到稳固的“新华书店”系统的生存,各地商业黄金地段的新华书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出租柜台和多种经营已经是不二的选择。而独立书店则不在政策上占据任何先天优势,从而需要各种扶持,这其中包括税收、房租、资金、人员和法规。
而从万圣书园到季风书店搬迁,都显示出日益上涨的房价使得房租成为独立书店最大的隐痛。张业宏表示,自己的蜜蜂书店之所以始终“活着”,也是因为书店所处地段偏远,房租压力小。新加坡知名书店Page One正式进驻北京,也因为租金问题搁置了十年,直到获得了一个优惠的租金才得以进入国贸。
在谈及书店纷纷倒闭的形势时,张业宏表示外因固然明显,但是每个书店的倒闭和个体经营上的失误难脱干系,过度扩张、资金断流、服务不到位等等都会导致书店经营上的失败。
活 法
1网络营销
新青年书店的掌柜阿老师对于实体书店的未来,抱有乐观。认为实体书店和纸质书一样,不会消亡。尽管网上书店凶猛,但仍然有很多玩法可以让实体书店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是看你是否足够有想法,而且全心投入。
譬如在新书店的新址,他们就有个好点子。新址有两层楼,于是他们就在二楼装修了一间客房,且仅有一间,暂命名为“新青年书房”,他们打算在微博上促销。如果有外地文艺男女到绍兴古城,不喜欢住酒店,那就可投宿“新青年书房”。如果有微博大V,甚至可以免费入住,只要帮忙发条微博即可。这是他们的对策之一。
青岛的“我们”书店则更早在豆瓣上开始了网络营销。店主之一马兔经常到豆瓣小组里公布上个月的销售排行榜,而且面对豆友的问题,有问必答,读者需要什么书,只要在组里吆喝一声,就会被留意,大家也会在群里分享一些奇闻轶事,亲密无间。
2功能延伸
时尚廊总经理许志强曾表示,后书店时代已经到来,图书在书店中仅占一小部分,到书店看书,喝咖啡或者选购有意思的纪念品,将成为一种年轻人的时尚。他认为时尚廊就不是书店,也不是书吧,而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艺文空间。他们依托书香、咖啡和艺术品,将书店的物理空间的功能延伸开来,来探索实体书店的另一种可能。
广州的方所也是类似的一种文化组合,在一个汇集了很多奢侈品品牌的时尚地标里,突然出现一个书店,这使得它诞生之初,就在当地文化圈产生了很大反响。而且,它不仅仅是书店,还包括美学生活馆,咖啡店,艺廊与服装,实现了文化与设计、艺术、时尚的结合。
这种功能的延伸是开放式的,它可以被各种方式所补充。像库布里克书店实现的,是书和电影的结合,他们提供书、影碟、电影海报等产品。像蜜蜂书店,在张业宏看来,实现的是出版和书店的结合,作为资深的出版从业人员,他们的书店可以销售他们自己出版的书,而这两种行业,积累的人脉和知名度可以互相影响,形成合力。
3专业化
张业宏认为,单就书店中的图书业务,一个潜力很大的领域是持续实现专业化,如果一个书店里的书能搭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给予读者一种类似“导师”的引导,那将成为很大的卖点,万圣书园是这种专业化类型的代表。万圣书园老板刘苏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不认为一个特色或者个性化的书店,会有特别大的前景,除非它和其他生意相结合,他认为一个好书店,起作用的不是个性,而是好的图书内容,所以书店的命运掌握在你是否能专业地满足那些有专业化需求的人。
除此之外,主题书店这种国外发展得相对成熟的形态也开始在中国蔓延开来,雨枫书馆,蒲蒲兰绘本馆等都是这种形态的实践者,主题书店是具有相同爱好的人的聚会场所,在图书选择和经营模式上都特别个性化,别具一格。主题书店有以某一学科类别为主题的专业书店。譬如戏曲书店,建筑书店等。但让人唏嘘的是,7月15日,读库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消息,说专营戏曲类出版物的梨园书店也要关门了,最后,他很萌地叹息:俺又发了一会儿愣。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于丽丽
本版图片由蜜蜂书店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