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上市公司·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上市公司·封面报道

提前转型难躲寒流 湘鄂情“百亿”目标几成幻影

2012年提出转型计划;湘鄂情高端酒楼业务遭重创,低端快餐、团膳业务尚未成气候,寄望明年业绩好转

2013年07月2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月坛店的一个豪华包间已改为主打低端市场的“团膳事业部”的办公室。实习生 栗世民 摄
7月17日,湘鄂情北京万泉河店已经暂停营业。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湘鄂情董事长孟凯

  像是先知先觉,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湘鄂情就已经开始了转型步伐。在公司的计划中,高端的酒楼业务仍是重要的支撑,但未来的战略重点是快餐和团膳(企业食堂)业务。

  去年,湘鄂情董事长孟凯曾表示,要在5年内实现100亿元的年营收,其中20%来自酒楼业务,80%来自低端餐饮。为此,湘鄂情在当年进行了两起重要的收购。

  然而,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打乱了湘鄂情的转型阵脚。在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之时,主打的酒楼业务即遭重创。这让公司的投资价值出现了较大的风险。

  高端餐饮,“低端”净利

  年报显示,湘鄂情的毛利率连续两年都接近70%,但净利润率都只有7%到8%。

  在富丽堂皇的外表之下,高端餐饮行业的利润却很“低端”。

  根据湘鄂情的年报,公司的毛利率连续两年都接近70%,但净利润率都只有7%到8%。

  蚕食掉毛利的,是湘鄂情居高不下的费用。

  2012年,湘鄂情总营收为13.8亿,但仅销售费用一项就达6.02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四成左右,此外还有1.35亿元的管理费用。

  一年6亿的销售费用,都花去了哪里?

  年报显示,湘鄂情2012年的销售费用中,金额最大的3项分别是:员工工资1.59亿元、租赁费1.14亿元、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主要是装修成本)1.03亿元,这3项合计占到销售费用的一半以上。

  如果了解湘鄂情的盈利模式,就会发现,这些费用不仅很难控制,而且大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湘鄂情大多开在政府机关、大公司扎堆的区域,营业面积动辄好几千平米,租金自然不菲。对于高端酒楼来说,要想吸引最高端的客户,必须每隔几年就停业装修一次,这就导致装修费用摊销很难大幅降低。

  在湘鄂情,除了传菜、上菜等普通员工之外,还有专门的一支客户经理队伍,这些员工归属于营业部,主要的职责是维护客户关系,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提成,与业绩直接挂钩。

  每当包厢里有重要的客户出现,餐厅的店长或者经理,都要带着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进包厢敬酒,并询问客户的满意度。

  在湘鄂情的黄金时期,这些服务人员能彰显湘鄂情的特色,吸引并且留住客源。

  “八项规定”前的转身

  意识到高端餐饮竞争激烈,净利较低,湘鄂情在八项规定出台前已开始布局回报率更高的低端餐饮市场。

  事实上,早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湘鄂情已经觉察到高端消费领域可能出现的危机。

  “湘鄂情2009年上市,2010年开了10家新店,2011年开了5家,2012年只开了3家。”湘鄂情副总裁、董秘李强说,高端餐饮竞争日趋激烈,现在的回报率已不如以前。

  相比之下,快餐市场增长迅猛,市场容量也比高端餐饮大得多,并且没有多少成规模的龙头企业。“对于庞大的快餐市场来说,像真功夫这种知名连锁品牌的市场份额何其小,远没有实现充分竞争,这是机会。”李强说。

  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高端餐饮,中低端的连锁快餐反而拥有着更高的净利润率。以味千拉面为例,2010年,味千拉面净利润率达到16.7%,2011年,这一数字为11.3%。这样的利润率水平在中低端餐饮中并非个案。

  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湘鄂情副总经理夏桐曾感慨拟收购的快餐企业——上海齐鼎的盈利能力。他表示,虽然湘鄂情2011年的营收是上海齐鼎的10多倍,但7.56%的净利润远低于上海齐鼎的12.83.%,甚至低于餐饮业的平均净利率。

  湘鄂情董事长孟凯也曾经表示:“纯利率达到百分之十几,说实话,湘鄂情是做不到的。”

  转型中低端的尝试从2010年就开始了。

  当年,湘鄂情在武汉推出“平民宴会厅”,880元一桌的宴席比当地不少本土酒店都要便宜;2011年,湘鄂情又推出“湘鄂情·源”品牌,定位在人均消费50元左右的大众餐饮市场。

  大规模的转型始于2012年。

  2012年的年报透露,当年初,公司制定了转型发展战略,向快餐盒团膳转型。

  当年6月,湘鄂情8000万元收购了北京龙德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军团膳市场。收购之初,龙德华在北京拥有团膳客户超过30家,新签下IBM等大客户,并进入了北京市教委的学生餐供应名单。

  同年8月,湘鄂情斥资1.35亿元,收购了上海齐鼎的子公司——味之都餐饮90%的股权。“味之都”中式快餐连锁门店集中在上海,被收购时共有52家直营店、9家单店加盟店。

  对于湘鄂情的这两项收购,投资机构观点不一。

  西南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称,世界500强中没有酒楼公司,要做成世界级餐饮公司,没有快餐和团膳是不可想象的。湘鄂情本就是从快餐起家,后期发展中积累了很好的人脉关系,这十分有利于做团膳。

  而安信证券则在研报中称,湘鄂情的收购可能面临“管理人才缺失、整合期过长”的风险。

  收购快餐带来整合难题

  由于高端餐饮和快餐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收购味之都之后湘鄂情面临整合难题。

  恰如安信证券所言,湘鄂情的管理人员对于快餐行业并不熟悉。尽管同属餐饮业,高端餐饮和快餐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并购之后如何整合,如何进一步布点,或是湘鄂情面临的难题。

  曾有媒体报道称,湘鄂情旗下的“味之都”快餐曾在北京西站开出一家门店,但开业没多久就因为客流不足而被迫关闭。

  对于北京西站店的情况,李强解释说,还是因为缺乏快餐行业的经验。相比高端酒楼业务,快餐店的选址需要对人流的把握更加精准。“酒楼可以拼口味,拼服务,但吃快餐的人往往就是讲究方便,讲究快。”

  曾经的北京西站店,尽管距离肯德基、真功夫等快餐店只有一百多米,但并非人流必经的要道,客流就少了很多。

  “我们现在还在摸索阶段,允许失败。”李强说。

  事实上,收购“味之都”至今,湘鄂情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在北京只开了3家门店,在上海的门店不增反减,一些盈利状况不佳的门店被关闭。

  下一步的扩张,湘鄂情希望以北京已有的十几家酒楼为中心,在这些酒楼周边选址。李强解释说:“我们对于酒楼附近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

  相比之下,继续并购成为更加靠谱的做法。李强透露,湘鄂情未来还会有一些收购的动作。

  并购之后,如何整合,依旧考验湘鄂情的能力。例如,味之都原本主打上海小吃,但湘鄂情的长项是家常小炒,公司希望在味之都加入小炒套餐,但快餐对标准化的要求非常高,具体要加入哪些菜,什么样的品类卖得最好,还需要试验,需要数据分析,目前这些试验仍在进行当中。

  期待明年业绩“改观”

  李强对评级被调低表示理解,“我觉得明年情况就会有改观,我们对于未来发展已经有种种规划,但毕竟还没有反映在数据上。

  在全面转型的背景之下,2012年,湘鄂情提出了雄心勃勃的“5年100亿”的计划——5年内,将湘鄂情的年营收做到100亿元,其中20%来自酒楼,80%来自团膳和快餐。

  对比2012年的年报,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去年湘鄂情全年13.8亿的营收中,团膳业务的营收6000万元,快餐业务为5500万元,二者合计占到营收的10%左右,与80%的目标相去甚远。

  更加不确定的,是酒楼业务的增长前景。在“3年100亿”的目标中,酒楼业务在3年内要达到20亿元,这意味着,在大举进军快餐、团膳的同时,高端的酒楼业务不能放弃,而要稳步增长。

  正是在这一方针指导下,2012年,湘鄂情斥资打造万泉河店,并于2013年4月逆市开业。

  但“八项规定”的到来,打乱了湘鄂情的转型阵脚。在高端餐饮大幅萎缩的背景之下,湘鄂情近期一口气关掉了8家门店,占到27家直营店的近三分之一,刚刚开业的万泉河店也被关闭。

  李强表示,酒楼业务何时能恢复还很难确定,100亿的目标可能较难实现,但二八比例还是会坚持下去。

  快餐和团膳还尚未成气候,酒楼业务又遭遇危机,这让湘鄂情的投资价值大打折扣。

  今年6月27日,评级公司鹏元资信将湘鄂情的公司债评级由AA调整为AA-。根据深交所的规定,评级为AA-的债券,已不可作为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质押券,这样的评级已“触及红线”。

  李强表示,公司对调低评级一事表示理解。“我觉得明年情况就会有改观,我们对于未来发展已经有种种规划,但毕竟还没有反映在数据上。”

  此外,湘鄂情的一项4亿多元的定向增发计划也宣告失败。

  早在2012年,湘鄂情拟以7.52元/股的价格,向北京金盘龙定向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4.51亿元。上周四,湘鄂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定撤回定增的申请,公告中称,撤回的原因是“认购对象认为本次认购风险较大”。

  对此,李强表示,一方面湘鄂情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低于定向增发的价格,定增不如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另一方面,金盘龙那边认为,现在投资湘鄂情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实习生 庄杏霞 北京报道

  董事长孟凯减持为发展?

  减持湘鄂情,增持三特索道,称是为了发展景区餐饮

  今年1月14日,湘鄂情发布的一则公告引起了大量关注。公告称,孟凯因自身发展需要,计划自今年1月18日起的未来6个月内,累计减持股票不超过1亿股,预计减持股票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5%。

  在减持的同时,孟凯还同时大量买入另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三特索道的股票,并谋求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孟凯在想什么?这位湘鄂情的创始人,是否对餐饮业都没了信心?

  买入三特索道引发质疑

  7月18日,湘鄂情副总裁、董秘李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孟凯的减持是他的个人行为,“孟总的原话是他有投资需要,也有自己改善生活的需要。”李强称,减持并不意味着他对公司的不看好。

  让人不解的是,孟凯一边减持湘鄂情,一边大举买入另一家上市公司——三特索道的股票,甚至公开对媒体表示,希望成为三特索道的第一大股东,并进入董事会。

  为发展景区快餐业务?

  7月17日,孟凯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增持三特索道,是因为三特索道一年有3000万的游客,这些游客都有就餐的需要,每人20元,一年就是6个亿。”

  “能保证每位游客都来湘鄂情吗?”新京报记者追问。孟凯反问:“如果我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能不考虑我的意见吗?”

  但事实上,即便想发展景区的快餐业务,也没必要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完全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展开合作,对于这个问题,孟凯拒绝回答,称“先不谈,看公告”。

  湘鄂情的董秘李强表示,孟凯增持三特索道可能有两重原因。其一,三特索道的资产中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孟希望把湘鄂情旗下的快餐业务开到景区去;其二,三特索道的股权比较分散,是一个很好并购的对象。

  进退两难的“尴尬”

  三特索道的第一大股东,是国有法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共持有上市公司14.64%的股权。在数次增持之后,孟凯的持股已超过10%,成为三特索道的第二大股东。

  对于孟凯的到来,三特索道似乎并不欢迎。

  今年4月18日,三特索道的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三特索道的定向增发预案。这意味着,孟凯若想成为第一大股东,将付出更大的成本。

  7月18日,李强证实,目前孟凯仍持有三特索道的股票,持股比例超过10%。他分析,一方面,监管层对于这种强制收购的方式虽然不反对,但也不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三特索道的增发,孟增持的成本已增加了不少。

  此外,由于三特索道股价的下跌,目前二级市场的价格已低于孟凯买入的价格,换句话说,孟凯已被“套牢”,此时想要离场也并非好时机。

  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实习生庄杏霞

  ■ 行业观察

  高端餐饮遭大环境“冷冻”

  高端餐饮的寒冬在持续。

  全聚德日前发布的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31.6%。7月15日,小南国发布盈利预警,预期今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盈利同比将明显下滑。

  “从2008年开始,整个餐饮业的上升速度都在下滑,2012年计划增长16%,但实际增长只有13%。”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告诉新京报记者。

  高端餐饮成本压力大

  边疆表示,造成餐饮企业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地产、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以及税费的增加。“如果没有‘八项规定’,餐饮业可能也会出现上述情况。”边疆称,“八项规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餐饮企业中人对“大气候”的改变感知更深。“餐饮行业跟宏观经济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的状况往往能直接反应在餐饮业上面。”上海小南国公共事务高级经理黄韦说。

  黄韦表示,近两年整个餐饮行业都不景气,表现在高端餐饮方面尤为明显。据上海餐饮协会最新数据,上海市所有的餐饮企业整体营收下降了8%到10%,其中,中高端餐饮下降了10%到25%。

  边疆介绍,高端餐饮的硬件投资很大,店面选址挑剔导致租金高昂,设计装修等成本很高。

  “餐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5%到8%,而刷卡费率就占了2%。餐饮业在各地都被列入高收入的行列,各种税费多达46种。”边疆说。

  高价店主动自降身价

  在行业气候、政策环境对高端餐饮业双双“利空”的情势下,高端餐饮企业纷纷另辟蹊径。俏江南、小南国、全聚德等中高端餐饮企业主动自降身价,转型大众餐饮、推出小份菜、开发平价菜单。

  今年年初,小南国推出的“新小炒菜单”里,菜品价格最高不超过88元。与之前动辄过百的价格形成鲜明差异。

  黄韦表示,公司今年计划发展大众消费品牌,新开5至6家人均消费60元至80元左右的店。此外,“去年我们的店都是开在商场、社区这些个人消费比较旺盛的地段。”黄韦说。

  今年4月,老字号餐饮品牌全聚德董事长王志强在201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承认,限制三公的消费政策“对公司略有影响”。他表示,目前公司正在从客源结构、销售策略、菜品置换、服务转型各方面研究制定符合市场未来消费需求的措施,通过积极转型来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郑道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