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国际新闻·世界观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7:国际新闻·世界观

美“总统折磨者”辞世 奥巴马赞好记者

海伦·托马斯1961年成为驻白宫记者,报道10位美国总统,以言语犀利呛总统著称

2013年07月2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肯尼迪
尼克松
克林顿
小布什
奥巴马
卡特
海伦·托马斯
(1920年8月4日-2013年7月20日)

  多年来,我总有机会质问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公仆——美国总统。我们的职责不是去敬仰总统有多么德高望重,而是把他们放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的信赖。

  ——海伦·托马斯

  7月20日,92岁的白宫“第一记者”海伦·托马斯辞世,在过去的50多年间,身为首位驻白宫的女记者,托马斯曾为合众社工作,报道了10位美国总统,从肯尼迪到奥巴马无不领教她的犀利言语。

  肯尼迪造就犀利姐

  “海伦·托马斯是真正的先行者,她为一代新闻界女性推开了一扇门,打破了那些限制,”让白宫“头疼”的托马斯辞世后,奥巴马发表声明悼念称,“从肯尼迪总统开始,她报道过每位美国总统,而在此期间,她成功地使这些总统们,包括我在内忙个不停。”

  海伦一直坐在白宫新闻发布厅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上,几十年来,她的鬓角渐渐泛白,体态也变得臃肿,但犀利的言语却没有被岁月磨去棱角。作为她报道的第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这样评价她,“如果放下手中的笔和纸,海伦是个好女孩。”

  海伦曾多次犀利质问肯尼迪总统,一点没有感恩的意思,要知道如果没有肯尼迪的首肯,海伦可能永远无法成就这样的传奇,因为在海伦之前,女记者是不能参加白宫记者会的,她们只能报道花边新闻,与严肃新闻无关。

  1960年是美国大选年,那时的海伦正为美国合众社工作,她的上一份工作是为地方报纸打工。海伦被指派专职报道肯尼迪竞选活动,这个任命并不是一个好差事,在当时,没人看好肯尼迪,大家都看好尼克松。有这样一个不成文规则,要成为白宫记者,竞选时必须跟对人。

  幸运的是肯尼迪最终以微弱优势战胜尼克松,这也为海伦带来了机会。对于女记者不能参加白宫记者会的陈规,海伦向肯尼迪抗议说,“如果我们不能参加,你也不能参加。”肯尼迪被她说服了,表示如果白宫不向女记者开放,那么他将不会参加白宫记者年度晚宴。

  于是,1961年,白宫新闻记者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女记者的面孔——海伦·托马斯。海伦登上了她一生的舞台,此时她已40多岁了。

  关系好也不给面子

  在担任白宫记者期间,海伦最令人称道的是,虽然和一些总统关系不错,但她并未因此而对总统有丝毫“宽容”。海伦总是随时随地出现在总统旁边,无所顾忌、直接犀利、不留情面是她的标签。

  2009年,奥巴马就职后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第一个提问机会就给了海伦。奥巴马激动地说,“海伦,这是我就职的时刻。”他可能期待一个温和的提问,但那不是海伦的风格。已是耄耋之年的海伦直言不讳质问奥巴马,让他举出中东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奥巴马难以回答,只能闪烁其词,“我不想对此作出猜测。”海伦说,她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美国对中东的政策。

  之后在奥巴马任期内,海伦仍屡次不给奥巴马面子。面对奥巴马对撤军阿富汗一直没动静,海伦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总统先生,您到底打算何时撤出阿富汗?您为什么还让人继续在那里战死?留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布什主义的话敷衍我们,说什么如果我们不去,恐怖主义就会来美国。”

  对于如此逼问总统,海伦说,“每次参加总统记者招待会,我从未失去敬畏感,因为我将向美国总统发问,我希望彬彬有礼,但必要的话,也得让他如坐针毡。如果你想讨人喜欢,那就不要当记者。”

  每次当她站起来发问时,总会看到总统们不同的肢体语言——卡特有些畏畏缩缩、里根有时会用手拢住耳朵,假装听不见提问,老布什则是“哦不要海伦!”

  “不用怀疑,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她的犀利。

  总统对她又敬又恨

  尽管总统们都不喜欢她尖锐的问题,但却对她充满敬意。1972年,尼克松开启了历史性的访华之旅。当时,几乎每个美国记者都希望随团采访。随行的每个记者都由尼克松点名挑选,而海伦则是这个记者团中唯一的女性。

  海伦并未因为礼遇而对尼克松开绿灯。1974年,水门事件后,在一次记者会前,尼克松祝贺海伦成为合众社驻白宫记者站站长,并将首个提问机会给了她。海伦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我真希望能表达谢意,但我带着尖锐问题来的。”她回忆说。在后来的报道中,她爆出很多对尼克松不利的内幕,她也最早提出尼克松应该辞职。

  “在面对那些手握强权的政治家时,海伦的问题从来不留情面。她为那些在权力面前感到胆怯的记者树立了榜样,这是她为华盛顿新闻界做出的最大贡献。”这就是白宫资深记者欧文·悠曼眼中的海伦。

  而所有遭受过海伦拷问的总统,也都谅解了她,并对她表达敬意。1984年海伦获得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第四权力奖”时,里根专门为她写贺词,“几乎每一天,我都要问助手,海伦在写什么?你不仅是优秀的、受尊敬的专业人士,你已成为美国总统一部分。”

  1995年,海伦75岁生日这天,克林顿总统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15分钟独家专访。克林顿还举起话筒问她:“托马斯小姐,这么多年来,你听着这么多位总统闪烁其词,语焉不详……你是怎么忍下来的?”

  2000年5月,海伦从合众社辞职,但年近80岁的她并没退休,而是成为了赫斯特报系的专栏作家。她依旧参加每日的白宫记者会。

  终因直言结束记者生涯

  海伦一生以犀利著称,从不掩饰政治观点,但也引发不少争议,她直呼小布什为“谎言家”,她对伊战的态度,这些都无法令共和党人喜欢她。

  她的直言最终终结了她的记者生涯,作为黎巴嫩后裔,2010年,她说以色列人应该从巴勒斯坦的领土上滚出去。这番言论引来骂声一片,虽然她随后道歉,但仍被迫辞职,结束记者生涯。

  虽然伴随争议,但海伦仍无愧白宫第一记者称号,因为她一直坚信美国政府应该让民众了解事实,但从美国政府嘴里挖出事实是多么难,而她就是要为美国人民逼出事实。

  海伦认为,人民了解事实,国家才会安全。白宫的每一个决策,影响的往往是百万人乃至更多。因此海伦明白,她的职责不是去讨好政客,而是去质疑提问,去找出谁应该为那些影响国民的坏政策而负责。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高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