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专栏/漫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专栏/漫画
上一篇

涡纹传奇

2013年07月25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所谓时尚(12)

  涡纹又被称为佩斯里(Paisley),这种图案一直都是男女夏季服饰的中流砥柱。它看起来像水滴,又像某种植物。通常,普遍被接受的解释是:涡纹源自印度,是水滴形状,里面包裹着各种植物细节纹案。

  □顾晨曦(自由撰稿人)

  大约是它几个世纪以来都那么受欢迎,所以学者们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学者们对它的起源进行各种研究,自然主义者认为这是芒果种子的形象,或者是柏树的形象(这个结论真的很有想象力)。诗人认为这是一个长芽儿的种子,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象征(诗人们想的就是多啊)。比较邪门的一个研究结论是:它是肾脏的形象——大概这是一个医生的推断吧,话说涡纹在欧洲流行的时期,伦敦出现了开膛手杰克。不管怎么解释它的形状来源,有一点是共同的,它是来自大自然的某个形象,不是生搬硬造出来的,它始终是自然的、接地气儿的。

  17世纪时,大英帝国从世界各地往英国搬运各种产品,东印度国内公司从印度进口大量印有涡纹的围巾,这种礼物非常受欢迎,价廉物美又充满异域风情,很快就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后来,欧洲人开始抵制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这些价廉物美的纺织物,因为冲击了本地的纺织业发展。最先跳出来的是法国人,随后抵制从法国蔓延到荷兰,乃至英国本土。从1686年到1759年,矫情的法国人还明令禁止进口涡纹图案的产品。不过,这道法令也没持续多久,因为法国本土的制造业开始自己制作涡纹图案的产品。

  19世纪时,在苏格兰的伦夫鲁郡有一个以发达纺织业闻名的小城开始尝试自己编织涡纹图案的围巾,逐渐那里的手艺人对这种花纹越来越有制作心得,当别的欧洲纺织工人只能织入2种颜色时,他们已经能织入5种颜色,再后来他们能织入15种颜色,于是涡纹逐渐就被冠上了那个苏格兰小城的名字 Paisley(佩斯里)。后来,佩斯里城里还建立了一个涡纹博物馆。除了被编织入布,它还是很受欢迎的印花图案。

  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之后,工业化成为大势所趋,英国艺术家William Morris 激烈反对工业化,倡导工艺美术运动,倡导自然与手工艺,他设计了大量流传甚广的图案,至今都是英国伦敦V&A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偏好简单自然的造型,很多设计就是从印度的传统图案中汲取灵感,比如涡纹,他将涡纹演化出很多版本。这个时期,涡纹从印度风情逐渐转变为自然的象征。

  William Morris 倡导的对自然的爱一直影响着后人,他认为:“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以破坏生活中的美为代价,这是危险的!” 这种对自然之美的倡导和嬉皮士运动的初衷不谋而合,在1967年旧金山如火如荼的爱之夏运动中,涡纹图案备受欢迎,嬉皮士们认为它有点迷幻感。1968年连Beatles乐队都跑去印度探讨“性灵”,这种风潮之中,源自印度的涡纹图案再度成为热潮,从异域风情转变成为自由精神的象征。

  有道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同一个图案,在不同年代被不同的人认同,不断改变着它的象征意义。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世界永远在变。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涡纹是否还能像过往那样,被赋予新的含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