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书评周刊·新媒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书评周刊·新媒体
下一篇

集体阅读的年代

——遭遇kindle“热点标注”

2013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或许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kindle“热点标注”的作用——不论是它的正面意义,还是其对于私人阅读的干扰。就像我们不该过分夸大电子书对阅读性质的改变一样。

  【网事观察】

  在我看来,阅读是一件极为私人、甚至是带有私密感的事。一个人翻开一本书,便是在选择倾听作者对自己说话。虽然你很清楚,这本书会被除你之外的许多读者读到,而那些已经流传了千百年的经典著作,更是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记诵与分享,但当你捧起一本书开始阅读之时,你便立刻回到了与一本书直接、私密而略带孤独感的交流当中。

  我所说的当然是一本你自己买下的,只属于你一个人的书。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在我看来,读一本别人已经读过的书,尤其是一本被认真读过、书页中满是批注的书,与读一本新书,其体验是截然不同的。那本被读过的书,往往充满了他人思考的痕迹。阅读这种行为虽然仍然是与作者的直接交流,但那种一对一的私密感则无疑减少了。你更强烈地体会到了阅读的公共性。

  关于电子书和Kindle阅读器的讨论已经进行多时了。对于电子书的出现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阅读的性质,我不敢妄论。不过,当我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买下第一本kindle书开始阅读时,一种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仿佛我读的是一本从图书馆中借来的书。是的,我说的是kindle的电子标注功能。

  总会感到其他读者的“在场”

  和阅读纸质书一样,在kindle电子书上,你可以打下划线,也可以做注释。但比纸质书更便利的是,你还可以用内置的词典来查阅不认识的单词。我相信每个第一次阅读kindle正版电子书的人,如果之前没听说过“热点标注”这个词,可能会对书中一些出现下划线的地方感到奇怪。当明白了“热点标注”是怎么回事后,你就总会感觉到其他读者的“在场”。你的kindle会时不时地告诉你,一句话、一个描写已经获得了多少读者的欣赏。我相信,大多数kindle的读者都会在这些“热点标注”的地方稍作停顿,停下来思考那些字句为什么获得了那么多读者的关注与赞赏,而自己又是否认同大多数人的观点,是否需要在此之上加上自己的一份标注。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在此时变成了一种单个的读者、作者以及无名的大多数读者之间的三向对话。

  亚马逊kindle的设计者开发出这一功能,无疑是一种希望借助技术与数字化时代的便利,将阅读变得更加公共化、甚至民主化。人人都可以在书的任何位置标注,但只有标注的数量达到了一定门槛,才能成为热门标注,进入别人的kindle书中,成为他人阅读体验的一部分。我想,在kindle的开发者看来,“热点标注”应该是有助于其他读者的,这一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阅读的互动性和互助性。

  被最多人标注的句子,常常是“最适于引用的句子”

  不过,已经不止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们所遭遇的“热点标注”了。他们说,那些被最多人标注的句子,常常只是一些“最适于引用的句子”。而这些句子被从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或大量支持性论证中抽离出来之后,只是一些无用的漂亮话罢了。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读到的第一本kindle电子书是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获得2011年布克奖的作品《终结的感觉》。在这本书中,巴恩斯探讨了他近几年来一直关心的主题——时间和变老,以及与此相关的记忆、历史和死亡。为写作此文,我重新翻检了此书的“热点标注”。其中标注数最多的,是在kindle版的11%处(是的,kindle电子书无法显示页码),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在回答历史老师的问题“历史是什么”时说,“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就是历史。”这句话被标注了2878次之多。而本书中的另一处“热点标注”是一段关于时间的感叹,巴恩斯借主人公之口说,“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这段话被标注了2335次。巴恩斯在书中关于时间和记忆的反思相当精彩,但吸引许多人去标注的东西,似乎只是一些“适合被标注”的东西。我甚至怀疑有些读者的标注,是不是仅仅是在看到别人的标注之后,一种从众心理的反映。

  而有时候,你会发现一本书被许多人喜欢的,甚至是一些相对平庸的东西。前段时间,《文汇报》曾刊发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关于余华新作《第七天》中公共标注的文章。他发现,被标注的往往是一些在他看来相当糟糕的东西。比如,“第一天”中的一句话“豪华贵宾室镇住了沙发贵宾区,金钱在权力面前自惭形秽。”被标注了59次,而此前被指是引自网络的“他们说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则被标注了28次。

  或许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kindle“热点标注”的作用——不论是它的正面意义,还是其对于私人阅读的干扰。就像我们不该过分夸大电子书对阅读性质的改变一样。毕竟,“热点标注”是一个可以被随时关闭的功能。当你不想感受到其他读者的在场,不想被他人的意见所打扰时,你大可以关闭这项功能,回归到一个人的阅读视野中去。这时,阅读又变成了一场你与作者的私人对话——不论你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书评人:乔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