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重点
上一篇

杨晓超 将为大家办实事

2013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定任命杨晓超为北京市副市长。

  杨晓超

  男,汉族,1958年11月出生,籍贯江苏省。1982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

  1985年2月起 在市财政局工作,曾担任市财政局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处副处长、处长

  1994年8月到2000年7月 任市地税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

  2002年11月到2008年2月 任市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8年2月至2013年7月 任市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8年2月,时任审计局局长的杨晓超,回到财政局,管起了北京的钱袋子。

  近5年时间里,北京财政收入从1800亿元,增加到3300亿元;北京预决算、三公经费等公开从无到有,并走在全国前列。“只花钱不办事,公众就不答应”、“统一公开三公,避免无端猜疑”,杨晓超在公开场合的这些表态,是北京财政工作不断推进的缩影。

  让钱袋子越来越“鼓”

  多年来,杨晓超的工作一直围着财税打转,曾任市财政局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处副处长、处长,市地税局副局长,市审计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这些都与北京的钱袋子密切相关。

  2008年,北京的公共财政收入为1837亿元。之后,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增速放缓,各项民生支出却持续增长。那段时间,谈及北京财政收入,杨晓超都会锁着眉头说完成任务比较艰巨。

  在杨晓超带领下,北京财政收入近几年增幅依然不错,对房地产的依赖也在逐步降低。到去年底,北京财政收入已突破3300亿元,5年几近翻番。

  直面质疑推动预算公开

  近年来,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决算公开受到公众广泛关注。

  2011年4月,北京财政局全国率先公开公车数量:全市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车6.2万辆。这一举措广受好评。虽然之后受到了媒体和公众尖锐的“挑刺”,包括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直指北京数据作假,但杨晓超曾表示,坦诚是最好的。北京公车的数量颇多猜疑,主要是统计口径的问题。他说,既然要公开,有什么好作假的呢?

  杨晓超还曾表示,部门公开是其职责,在当前形势下势必会公开越来越详细,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态度随和 为人低调

  低调谦和是很多人对杨晓超的评价。在市财政局工作期间,杨晓超很少板起脸训话,很多时候笑起来眼睛就全眯住了。工作人员对杨晓超评价颇高,因为他为人正直诚恳。碰到年纪比自己大的下属,他都会称呼一声“大姐”。

  作为财政局长,在人代会上面对代表们的“拷问”,他也会笑眯眯地回答问题。今年人代会上,海淀团代表们见他在,抓准机会花了一上午时间对他进行“问题轰炸”:北京的钱花到了哪里?教育投入到底够不够?一个个问题抛过来,杨晓超总是会先微笑一下,然后语调缓慢地解释、说明。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还不解渴,几个人把他团团围住,他招呼大家坐下:“大家坐下慢慢谈,还有什么问题尽管提。”

  面对媒体,杨晓超也一贯的态度随和。对各种尖锐的问题,他从不回避,而是有一说一。北京两会、全国两会上,面对媒体哪怕是重复了多遍的问题,他都会很诚恳的回答。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他曾经这样说。

  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北京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政府任务更繁重。

  我将努力探索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如何应对城市新阶段的新要求、新挑战,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

  要增强大局观念和合作意识,与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律。

  ——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