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口葡萄酒的市场零售价少则百十元,多则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同价格的葡萄酒有何区别?北京某酒业市场部专员刘烁告诉记者,从日常消费来说,如果以零售价格作为参考依据,目前国内市场销售比较集中的是200-600元这一档次的葡萄酒。这个价位的葡萄酒品牌众多,涉及的国家和主要产区几乎应有尽有。这也是目前国内消费者易于接受的价格区间。但也就是这部分进口葡萄酒,被认为价格虚高而饱受诟病。
高档葡萄酒在中国依然走俏
据统计,一瓶平均到岸价在2美元左右的进口红酒,其批发价就可达到15-20美元,零售达到50-80美元,折合人民币300-500元,价格翻了几十倍。
岳勇介绍,不得不承认,高档或超高档葡萄酒在中国有相当的市场,诸如波尔多列级名庄这样的高端葡萄酒目前在国内依然受欢迎,这主要体现在商务场合。随着国家经济高速的发展,商务活动日益密切,这些名庄酒不断出现在各种商务活动中。名庄葡萄酒可以让商务活动变得体面,可以让来宾显得尊贵,所以这些高端酒在国内还是很走俏,有它存在的市场。
事实上,这类葡萄酒在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都有相当的市场,这主要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
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主体还是由中低档葡萄酒所构成的。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讲的高中低档只是由价格所划分,其实与葡萄酒品质本身并无决定性因素,作为农业产品,价格的高低说明了供需关系,但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喜爱的口感也不同。
非高端酒也卖出高端酒的价格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介绍,高端葡萄酒市场现在也是鱼龙混杂,原瓶进口中,有一部分确实是中高端的酒,还有一部分,在国外不是高端酒,但到了国内却卖出了高端酒的价格。
甚至,还有一部分,就是国外的餐酒,有人把餐酒引进来,利用国内消费者不太熟,把价格卖成中高端。
任何一个国家,餐酒量的比例都是最大的,一般人就是喝餐酒。但中高端市场,从利益层面上说利润更高,所以,国内企业也想占领中高端市场,近年来,也出现了高端化的趋势。葡萄酒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从市场层面来说,企业因为本身利益,很多人去做中高端酒,只要消费者能接受你这个价格,就无可非议。作为协会,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普及葡萄酒知识,让喜欢葡萄酒的人能懂葡萄酒,这样用不了多少年,自然而然,品质不好价格虚高的产品是撑不住的,它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 记者观察
酒标命名成为了解障碍
走进商场、超市的进口葡萄酒销售区,或者进口葡萄酒专卖店,各种语言的酒标让消费者饱受困扰,不知道如何找到真正的进口葡萄酒。
大多数消费者选酒时无法借助葡萄酒专业描述,原因很简单,目前国内并无统一的葡萄酒用语中文翻译,不同地区,不同专家,多半是你用你的,我用我的,混乱不堪。
比如,法国的Bourgogne,有的叫勃艮第,有的叫布根第,有的叫勃根蒂,光这个地方名就有十几个,消费者很难去区分。还有葡萄品种“Sauvignon Blanc”的中文名称翻译就有“长相思”、“索味浓”、“ 白索味浓”、“白苏维翁”、“苏维翁白”、“苏味浓”、“颂味翁”等。葡萄品种“Chardonnay”的中文名称也有霞多丽、夏多内、莎当尼、莎当妮等。
更有甚者,波尔多著名一级酒庄Haut-Brion,原来翻译为红颜容,许多人当年就是因为听到红颜容这个名字决定喝Haut-Brion,不少人还因为喝Haut-Brion更加深深爱上“红颜容”这个名字的,但前几年,官方却正式将其命名为“侯伯王”,美女转瞬成猛男,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关于这个酒庄,民间还有欧布里昂、欧伯亨、欧比隆、布利翁高地,奥比昂、奥比安等叫法。
这些不同的翻译名称,可以让绝大多数消费者头大如斗,使其在查看酒标时不明其意。不过,由于进口葡萄酒发展很快,忽然十几个国家的葡萄酒都来到中国,而相关知识的中文化并没有跟上来,比如,现在就连这些葡萄品种,葡萄产区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翻译。这对于推广葡萄酒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葡萄酒,确实是一个障碍。
■ 价格影响
“双反调查”可能会带来涨价
今年1-5月法国、智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意大利是我国葡萄酒进口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其中三个来自欧盟国家,占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的52.4%,可见,产自欧盟国家的葡萄酒在我国消费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大,是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来源地。7月1日,商务部正式宣布启动对原产于欧盟的葡萄酒进行为期一年或更长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是否会进一步推高价格?
岳勇告诉记者,对于双反调查,暂时还没有确切的结果。不过,我个人不认为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葡萄酒还没有真正的产地意识抑或是品牌意识,即使双反调查会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市场空白将很快被来自澳大利亚、南美等新世界葡萄酒国所取代。
黄山则认为,如果“双反”调查成立,会把之前的税提高一倍左右,势必会带来涨价,但是涨价并不是直接涨在消费者头上,而是落在进口商身上,如果进口商愿意降低自己的利润,来承担成本上涨的压力,其实双反就不会影响到消费者,如果进口商还要追求高利润,涨价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来的。
但是,进口商掌握的品牌是有限的,而“双反”则针对欧盟的葡萄酒,如果这部分涨价,对智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其他葡萄酒生产大国来说,这是争夺中国市场的最佳机会。像新西兰,它从去年开始免税,智利从2014年开始免税,所以这些免税国家的价格是不受影响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者追求价格,转而去买其他国家的葡萄酒;或者追求品牌,即使它涨一些价,也能接受。
这期间,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小的酒商或者小的酒庄,他们本来产量就少,如果进到中国的成本增加一倍,对他们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中国的进口商非常多,有大的,也有小的,这些小的进口商可能因此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因为他们现金流不够,他们没有足够的现金去应对成本的大幅提升,一旦双反成立,就代表有很多小的经销商也会面临压力。
语录
以中文写作葡萄酒,最困难的不是酒知识,而是酒名词。同样一个品种,不同进口商给的背标也会出现不同的翻译,同一个酒庄,大家也各有不同见解的翻译。我自己手上的几本书,也因不同的出版社而有了不同的翻译。我曾建议上海几家大进口商们组织个协会,开会讨论、达成协议,不然各说各话,只会让消费者晕头转向。不过这个计划似乎很难完成,因为名称一换不仅背标要重印,目录、酒单都得跟着一路换。而且,没有人愿意放低身段听别人的。
——全球葡萄酒作家协会中国代表、葡萄酒评论人齐仲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