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 旅游周刊·景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9: 旅游周刊·景区

看与被看 建筑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轩尼诗X.O在南京举办“臻赏人生荟——视觉之撼”活动。

  日前,世界X.O干邑原创者轩尼诗X.O在南京举办“臻赏人生荟——视觉之撼”活动。活动在南京的四方当代艺术湖区举行,在这里,由24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大师设计的24栋风格迥异的建筑作品,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数百亩山林之中。新京报记者也采访了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的设计者之一胡倩,以及著名文化评论家梁文道,以分享他们眼中的“建筑的视觉之美”、“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新京报:有人预测,四方当代艺术中心将成为中国未来当代艺术的一个新坐标,以及南京旅游的一个新地标。你认为呢?

  胡倩:我觉得从这个城市的特点来说,首先是它的“立地”,如果想要在上海找这样一块地方是找不到的。

  在南京这样有山、有森林、有自然的状态下,四方的建筑群,都是依托于风景优美的环境之上。刚才讲到四方成为一个旅游地标,我觉得真的非常有可能,因为它边上就是一个珍珠泉,这本身也是旅游景点。同时,南京自古就是一处风雅之地,结合了南京特有的人文底蕴。

  第二,这个项目其实不是任何的开发商都会愿意去投资的。盈利是建筑的生命,我们做完以后,现在大家一宣传,它可以火爆一阵,但是如果盈利不好,后面没有办法去持续,它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建筑。“文化”是这个项目重要的立足点,而愿意为文化来进行投资的开发商并不多,但是这个人在南京。

  新京报:您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受到过这种“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胡倩:所有的建筑师都会这样去想,在他的作品中间,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共鸣,无论如何都要有。有一些视觉冲击对我来说很强烈,比如,近一点的就是我所生长的江南水乡。这种集聚的群落,都是一种农村的房子,其实它们都是一种生活状态跟自然的结合,然后形成集群,建筑群其实就是生活。江南地区的那些古镇、水乡,我觉得都是自然和建筑共生的代表,从小就看着这种状态,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京报:您对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的建筑有什么样的印象,最喜欢哪一座建筑?

  梁文道:我喜欢它的整个园区。坦白讲,这种建筑试验园区在中国并不是第一个,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的整个园区的规划。它的主园区整体规划很合理,既避免了让大家感觉太过密集,又不至于让大家感觉完全疏离。园区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整个地势的高低起伏,从外围一直绵延到湖中央,一切都显得刚刚好。

  新京报: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的建筑,您觉得它怎样传达了建筑与自然的这种和谐关系?

  梁文道:“四方湖”招来了多名一线的建筑师,他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做的东西都不太一样。从这里面就看到这个主事者或者这个开发商,真的给了建筑师们很大的自由度,看起来都很自由自在。

  比如,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三合宅”。“三合宅”里面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的三合院,一边不封。但是那一边不封,却有一排竹。这等于是用植物“造成”了一个半遮半掩的墙,营造那种有点暗的、比较静谧的室内空间,但是又不想完全脱离外在,所以他让植物作为外在自然的主要角色,加入到他的建筑里面。“三合宅”实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将大树与房子融为一体,构成“屋在树下,树藏屋中”的独特视觉效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